奉天殿内,朱元璋声音冰寒的说出了对吕氏的惩处。


        

吕氏瞬间就瘫倒在了地上,面色苍白,手足冰冷。


        

无尽的恐惧,慌乱,还有不切实际,一同涌上心头。


        

无论如何她都没有想到,事情竟然会变成这个样子。


        

那些事,她都做过多少年了,结果竟然有一天,突然就被公诸于众!


        

自己还要被剥皮揎草。


        

就连自己的娘家,都要被诛九族!


        

更为让人感到难以接受的是,对她进行处罚的人,还是朱元璋这个早就已经死掉的人!


        

吕氏此时是真的后悔了。


        

自己真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来到奉天殿见朱元璋。


        

原本她进来,是想要让朱元璋收回成命,把皇位重新还给自己儿子的。


        

并且还觉得,有着朱标作为靠山。


        

再加上她为人处事很可以,很机灵。


        

有很大的可能,会在这件事情上成功阻止朱元璋犯浑。


        

就算是不能够阻止,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劲儿,还有自己的身份地位,那也绝对不会遇到什么危险。


        

可哪能想到,真实的情况竟然是来到这里后,被朱元璋废去了太后位置。


        

还要被剥皮萱草……


        

这种绝对意想不到的发展,让她整个人都非常的懵。


        

失魂落魄,如丧考妣!


        

吕氏懵,那些甲士们却不懵。


        

在朱元璋下令之后,马上就有甲士上前。


        

一左一右将瘫软在地的吕氏,给架了起来。


        

拖着往外面而去。


        

也是在这个时候,吕氏才如梦方醒。


        

再一次出声大叫:“父皇!父皇!冤枉!


        

父皇你真的冤枉我了!


        

我真的没有做那种事儿!


        

儿媳我又不是畜生,怎么可能会做这种畜生都不如的事儿?


        

父皇,您真的冤枉我了!”


        

她出声大喊大叫,在这种时候,还想要试图给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父皇,我可是标儿的妻子,太子爷最是疼爱我。


        

您这样做,太子爷泉下有知,肯定会对你非常不满。


        

肯定非常伤心……”


        

吕氏又一次把朱标给搬出来,企图用朱标来救命。


        

朱元璋闻言怒骂道:“伤心个逑!


        

真以为你有多珍贵?


        

咱在洪武十五年,把案子查出来后,就是标亲自去办理的。


        

标儿下令把伱还有你爹都给剥皮揎草了。


        

不仅如此,咱标儿还亲自监斩,还坐在那里看完了全程。


        

也就是这次咱没让标儿来,让标儿来,你还是这个命!


        

这会儿还妄想用标儿来换取你的活命?


        

你想的太多了!


        

就你这样的贱妇毒妇,人人得而诛之!


        

真以为咱标儿是那种是非不分的人?”


        

正在那里竭力喊着,企图用朱标来换取自己活命的吕氏,听到朱元璋的这话,如同挨了当头一棒,一下子就变得安静下来。


        

整个人呆愣愣的。


        

被朱元璋的话给破了大防。


        

朱元璋说的啥?


        

他所在的洪武十五年,居然是朱标亲自把自己给办了?


        

不仅把自己给弄了个剥皮萱草,还亲自下令去监斩?还看完了全程?


        

这……真的是朱标能干出来的事儿?


        

朱标一向性格温和,被自己通过一些小手段,给收拾的很服帖。


        

怎么现在,朱元璋却说朱标会这样对待自己?


        

对于这事,她本能的就不相信。


        

可是从朱元璋说话的语气上面来看,再想想朱元璋对朱标是有多么的疼爱。


        

倘若朱标没有这样对待自己的话,那在自己把朱标搬出来之后,朱元璋再动手处理自己,绝对没有这样的干脆利落!


        

莫非……莫非这竟然是真的?


        

这不应该啊!


        

朱元璋所在的洪武十五年,到底都发生了什么事?


        

怎么能让朱标他们这些人,都发生了大的变化?


        

疑惑之时,猛然间想起了那靠着柱子,坐在锦墩上,悠然自得嗑着瓜子的那人。


        

莫非……莫非这些都和那个人有关?


        

是他引起的?!


        

但这个时候,很显然没有人能给她解答疑惑了。


        

吕氏还想再说些什么,对这事情进行挽回。


        

这样的结果,真不是她想要的。


        

可已经晚了。


        

如狼似虎的甲士,已经将她拖出了奉天殿。


        

吕氏只觉得,自己像是在做梦一样。


        

充满了不切实际。


        

她这个时候是真慌。


        

相对于被剥皮揎草,以及吕家被诛九族,她其实是最恐惧的,是朱元璋把她的太后给废了。


        

她当初费尽心力,弄死常氏,后面又弄死朱雄英。


        

真的是只为了让她儿子朱允炆当上皇帝吗?


        

肯定是想要让她儿子当上皇帝,但更大的目的,却是让自己成为太后。


        

真正意义上的太后。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就必须弄死常氏,必须把自己的儿子朱允炆弄成皇帝。


        

千辛万苦隐忍这么多年,做了那么多的事,才成为了太后。


        

现在,却被朱元璋直接给废了??


        

这个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对于太后这个位置,她看的比自己的命都要重要!


        

奉天殿外,朱允炆还在满怀希望的等着他娘,进去之后能带来好消息。


        

真的能让朱元璋这个老东西,再把皇位还给自己。


        

如此带着期待和忐忑的等待一阵之后,却看到他娘也被甲士给拖出来了。


        

这样的一幕,顿时就让朱允炆呆住了。


        

这……是什么情况?


        

朱元璋疯了吗?


        

竟然连母后都不放过?!


        

母后这样聪明的人,如此有手腕,在这事情上也讲不下来?


        

就算是讲不下来情,也不至于让甲士把她给拖出来吧?


        

“娘?你怎么了?娘!


        

你们这些混账!放开我娘!


        

不许这样对待她!


        

她是我大明的太后,你们这些狗东西!!”


        

朱允炆一边挣扎,一边出声大骂。


        

“她已经不是太后了!”


        

甲士的声音响了起来。


        

“太祖高皇帝有旨,吕氏乃是毒妇,害死了原太子妃,还用天花害死皇长孙朱雄英。


        

十恶不赦!


        

已经废了她太后之位。


        

并下令对其剥皮揎草,诛吕氏九族!”


        

朱允炆听到甲士的这话,瞬间就呆愣住了。


        

剩下的话,也全都是卡在了喉咙里,说不出来。


        

这什么情况?怎么回事?怎么……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自己的娘会做出这种事来?


        

咋还要被剥皮揎草了?!


        

朱允炆以为,是最严重的结果不过是娘和自己一样,被弄成庶人。


        

可结果,竟被直接被朱元璋给处死了!


        

还是要用剥皮揎草这种极刑!


        

“放屁!你们放屁!


        

我娘自幼饱读诗书,乃大家闺秀,书香门第,诗书传家。


        

仁义礼智信,打小就懂,怎么可能会做出这等恶毒的事情来?!


        

你们肯定弄错了!


        

娘!您真的做过这些事吗?”


        

朱允炆情绪激动的望着吕氏询问。


        

吕氏听到朱允炆的话,心里不由的颤了颤。


        

她抬起头,苍白的面孔对着朱允炆。


        

“娘没有做过!娘又不是畜生,怎么可能会做这种事?


        

娘是被冤枉的!”


        

“你们听见没有?快把我娘放开!


        

我娘是被冤枉的!


        

我娘是人!


        

不是畜生!


        

怎么可能会做那种事?!”


        

可这些甲士,又怎么可能会听一个废帝的话。


        

“放开我!我要去见皇爷爷!我要去见皇爷爷!”


        

朱允炆大喊大叫。


        

可却无济于事。


        

架着他的甲士,直接把他给拖走了。


        

吕氏也同样被甲士拖着去了远方。


        

走的和朱允炆不是一个方向。


        

吕氏是要被处于极刑的,


        

朱允炆作为皇孙,终究还能活命。


        

看着自己的娘,距离自己越来越远。


        

朱允炆拼命的喊,却并不能改变这一事实……


        

……


        

奉天殿内,气氛变得更加的压抑了。


        

今天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太祖高皇帝归来,短短时间内就以雷霆手段,废了皇帝,除了建文帝的三个心腹重臣。


        

把建文一党的核心人物,给处理了个七七八八。


        

紧接着又废了太后吕氏,将其剥皮萱草。


        

诛吕家九族。


        

更让他们心惊的是,吕氏被如此对待的原因。


        

竟然是采用那等手段,暗害了原太子妃常氏,以及皇长孙朱雄英。


        

若非是太祖高皇帝说出这些事来,他们是真的想不到,吕氏这样这个史书传家的人,一向表现的很温柔,贤惠,识大体的女人,竟然能干出这种恶毒的事来!


        

倘若这些事都是她干的,那依照太祖高皇帝的脾气,对她这样处置,倒也很正常。


        

很多人也都觉得,就她干出来的这种事,就该被如此对待。


        

不过,想是怎么想,可这一系列的事情,还是让奉天殿里的气氛,变得分外沉闷。


        

让诸多人都是惴惴不安。


        

不知道太祖高皇帝的怒火,还会持续多久。


        

牵连会有多广。


        

会不会烧到他们头上。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重新坐回到了龙椅上。


        

加上这建文朝,吕氏都要被处死两次了。


        

这让他心中火气,减少了很多。


        

望着在场的文武大臣道:“你们不必要太紧张,咱虽然杀官员杀的多,但是被咱杀的人皆有取死之道。


        

咱不会乱杀。


        

只要按照咱的规矩来,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的将你们给杀了。


        

刚才被咱处理的那些人,结为方孝儒,齐泰,黄子成三大佞臣之同党!”


        

听到朱元璋的这话,惴惴不安的文武大臣,忍不住长松了一口气。


        

听洪武皇帝的话,这场风波最为猛烈的部分已经过去了。


        

他们这些还在的人,今后应该大部分都还能存在。


        

有一些,之前和方孝儒,齐泰,黄子澄,黄观等这些人走得比较近的,心里面显得很不安。


        

“行了,这些事儿,咱就暂时这样处置了。


        

你们这些人,就先离去吧。


        

现在咱回来了,不管你们之前是怎么想的,心里面有没有什么小心思。


        

都把这小心思给咱收起来!”


        

朱元璋这句警告的话一出来,效果直接拉满。


        

刚刚才见到了这位爷的那恐怖杀伐手段,他们又怎敢在起什么小心思?


        

“不过,你们现在只能在各自的办公的地方,不能到别的地方去。”


        

本来听到朱元璋前面所说的话,还让这些人心中一松。


        

可听朱元璋说了,只让他们在各自办公的地方,不许走动,又是心中一紧。


        

这……朱元璋是什么意思?


        

这是要把他们这些人,都给囚禁了吗?


        

不过,这个时候却没有人敢多说什么。


        

太祖高皇帝,只是把他们暂时禁足,没直接把他们给一并送走就已经算非常不错了。


        

他们哪里还敢多唧唧歪歪?


        

当下便纷纷拜辞了朱元璋,向外面走回去。


        

“辉祖,还有李应……你们这些人留下来。”


        

朱元璋一口气喊了十几个人的名字。


        

这些人便纷纷停了下来。


        

朱元璋所喊的这些人,有的是他有印象的,有的则是他之前听韩成说建文朝的事情时,所记下的可可用之人。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武人。


        

至于哪些回到各部去的官员,朱元璋也安排人把他们都给看了起来。


        

这个时候,大局还没有彻底定下,他自然不能让那些人太过于自由,该看着还要看着……


        

……


        

“你们在这建文朝,都憋屈坏了吧?”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面露笑容,语气显得轻松随意。


        

和之前的杀气腾腾,令人心惊的样子比起来,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


        

听到朱元璋的话,这些人也不敢多说什么。


        

朱元璋道:“但说无妨,就那鳖孙子做的事儿,咱听听也来气,憋屈!


        

这才他娘的多长时间,就把咱的大明给祸害成这个样子了!


        

被那些文官把他忽悠傻了。


        

他是皇帝吗?他这个皇帝,根本就是一个傀儡!


        

现在咱回来了,这些事都要变一变了。


        

今天咱在这里,就把话给你们说明白了。


        

在咱心里,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一样重要。


        

不存在谁高谁低。


        

最理想的状态是文官要强,武将也一样要强。


        

文官强可治理国家,武将强可保家卫国,镇压内外一切叛乱。


        

这是两条腿,缺了哪个都不成。


        

但咱又不能让哪一家独大。


        

文官压过武勋不成,武勋对文官保持碾压也一样不成。


        

这些话,咱之前不会对你们说,现在咱就给你们说明白,免得你们再生出什么心思来。


        

你们都是好样的,在朱允炆那等蠢蛋的带领下,并没有真的丢掉脑子……”


        

接下来朱元璋所说的话,自然是连敲带打的一番拉拢。


        

这种事情,他做的很是熟练。


        

朱元璋这等人物,做事自然不可能只是一味的杀杀杀。


        

在稳住自己基本盘的情况之下,才会去掀桌子。


        

不然的话,朱元璋在位那么多年,把官员杀了一茬又一茬。


        

天下早就乱了起来。


        

可事实情况确实,朱元璋杀了这么多官,天下不仅没有乱,大明的国力反而还在蒸蒸日上。


        

该做的事儿都没有少,这就是他能力最直接的显现。


        

而他这种人,都是有很强人格魅力的。


        

这个时候,更有大明开国之君身份的加成。


        

所以接下来的谈话,可谓是君臣尽欢。


        

韩成在一边,默默的将这些给收入眼中。


        

忍不住暗自点点头。


        

能成大事者,果然都是有他的道理在的。


        

身上总有不少的东西,异于常人,分外优秀。


        

进行了一番谈话,对这些人进行了收拢人心后,朱元璋让他们出去做事情。


        

又命人把各处城防的将领,分批传召到皇宫来。


        

他与这些人相见。


        

朱元璋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兵马才是最根本的。


        

只要有兵马在手,那些有一些心思的人,都必须老老实实的。


        

就算真有一些不老实的,那解决起来,也跟砍瓜切菜差不多少。


        

他们闹腾不起太大的浪花。


        

这些武将们,大多都受够了文官们的窝囊气。


        

有很多,还是武勋的后代。


        

这个时候,见到了太祖高皇帝,并且太祖高皇帝刚一过来就以摧枯拉朽之势,把包括建文帝在内的那些人都给横扫了。


        

他们得知消息后,当真如同夏日里喝了冰水一样,舒爽到了心尖尖里。


        

此时又得到了,太祖高皇帝的亲自接见。


        

太祖高皇帝又对他们进行了一番勉励。


        

有些该升官的,直接就升了官。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对待朱元璋,自然是无比的心悦诚服。嗯,


        

接下来,一直到了快傍晚之时,朱元璋才把应天府城内,以及应天城附近的,百户以上的军官,都给见了一遍。


        

有了这一次的见面之后,朱元璋在建文朝,已经是彻底的站稳了脚跟,掌握了大局。


        

没有任何人能撼动。


        

朱元璋也算是彻底松了口气。


        

虽然朱元璋在之前,是给韩成说他来到建文朝,不用做什么准备,只靠刷脸就行。


        

可真的到了动手处理事情时,朱元璋还是非常认真严肃的。


        

他知道轻重缓急,什么需要赶紧做,什么可以缓一缓。


        

非常有章法。


        

用出了全力去做这些事。


        

他这种拼杀了一辈子的人,早就把狮子搏兔,尚用全力的思想,给贯彻到了记忆深处。


        

简直都要成为本能了。


        

他可不想在这样的事情上,出了什么岔子。


        

韩成这个混小子可跟着自己呢!


        

不然真的弄出了什么岔子来,自己这个做老丈人的脸上,可有些挂不住了。


        

……


        

“去,立刻传咱的旨意。


        

这一封给李景隆,这一封给燕王。


        

告诉他们,不要再打了,天下太平了。


        

告诉老四,让他把北平那边收拾一下。


        

赶紧带着人,来应天这里见咱!”


        

夜幕将要降下来时,朱元璋写下两份诏书。


        

分别交给两拨人,让他们带着诏书,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赶紧去前线。


        

这是他需要做的,另外一件要紧事。


        

朱元璋都已经来到了建文朝,那么自然是要避免这场内战,再接着打下去。


        

这些,都是他大明朝的将士。


        

每一个死在内乱上面,他都心疼,觉得不值。


        

按照现在所得到的情况来看,李景隆虽然已经屡次败于朱棣之手。


        

已经给朱棣送了不少的兵马,以及粮草物资。


        

可还有一波更大的,还没有开始送。


        

若不赶紧阻止的话,按照韩成给自己所讲的时间线来算,用不了太长时间,这一场彻底奠定李景隆大明战神之名的战役,也快要打响了。


        

那死伤可就太多了。


        

朱元璋自然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将之喊停。


        

之前朱元璋一直以雷霆之势,接管这边的局面。


        

现在应天城这里安稳了,自然要赶紧派出人去这件事情给解决了。


        

两拨使者,得了朱元璋的命令后,收好诏书,重复了一遍朱元璋的交代。


        

便向朱元璋行礼告知,


        

然后连夜出了应天府城,一路向着前线而去……


        

……


        

“咋样?”


        

武英殿里,此时只剩下了朱元璋和韩成两人。


        

之前在建文朝这众多的官员面前,或是杀气腾腾,或者是天威不可侵犯的朱元璋。


        

这个时候,却像是一个邻家普通大伯一样。


        

他伸个懒腰,靠在椅子上,望着韩成出声询问。


        

竟带着些炫耀,似是想要从韩成这里得到夸奖一样。


        

朱元璋的这种状态,若是被建文朝的这些人见到,绝对要惊掉下巴。


        

谁能想到,不久之前那杀气腾腾,霸气四溢的太祖高皇帝,竟然还有这样的一副面孔。


        

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韩成对此,早就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人大多都是这样。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很多的面具。


        

面对不同人,不同事儿时,都大多都会自动的,带上相应的面具。


        

只有在自己很信任,很熟悉,和亲切的人跟前,才会把诸多的面具给摘掉。


        

以最真的面目去示人。


        

朱元璋就是在不知不觉间,在韩成面前,把自己所有面具都给去掉了。


        

此时他不再是洪武大帝。


        

也不再是朱元璋。


        

更多的是朱重八,韩成的老丈人。


        

同时,韩成也是在老曹国公李贞,这个朱元璋的姐夫去世以后。


        

少有的,能让朱元璋可以以平等的心理,去对待的人之一。


        

目前,能让朱元璋如此对待的人只有两个。


        

一个是马皇后,另外一个就是身份特殊的韩成。


        

“岳父大人真强!不愧是你!


        

出手干脆利落,雷厉风行。


        

直接便以雷霆之势碾压敌人,快刀斩乱麻。


        

不过是短短时间,就已经将建文朝这诸多的破事,都给理顺了。


        

根本不给那些人,太多反应的时间,和反抗的余力。


        

说真的,在边上看着你以这样的雷霆手段,以摧枯拉朽之势把建文三傻,还有吕氏这些人给碾压了,那种感觉是真爽!”


        

“哈哈哈……”


        

听到韩成的话后,朱元璋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显得很是痛快。


        

很显然,对韩成的这回答很满意。


        

朱元璋不是一个,太喜欢听别人拍马屁的人。


        

可是相同的话要分谁来说。


        

如果这些话是别人对他说的,朱元璋绝对不会有现在的这种反应。


        

可是从韩成口中听说出来,他听到耳中就是觉得舒服。


        

他带了一些洋洋得意,翘起了二郎腿。


        

“那是自然,也不看看咱是谁?


        

来到了建文朝,对待的都是这些毛头小子。


        

和李善长,胡惟庸那些人比起来,这些人差远了。


        

对上这些人,要是还不能以雷霆万钧之势,将他们给解决了,那咱这一把年纪,可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看着朱元璋如此臭屁,韩成忍不住笑了笑。


        

然后开口道:“不过,岳父大人有一件事情,你做的可有些不太地道。”


        

听到韩成如此说,朱元璋晃晃二郎腿道:“哪件事情做的不地道了?


        

咱做事一向很地道的好吧?”


        

韩成无视朱元璋的话道:“在让四哥回京的这件事情上,你做的就不地道。


        

既然你已经存了心,把朱允炆废掉后,把皇位收回。


        

然后再把这皇位传给四哥,让四哥来当这大明的皇帝。


        

那你让使者向他传递消息时,咋不将这话说清楚?


        

咋不明明白白的告诉四哥,就是让他回来继承皇位的。


        

你却只说让四哥赶紧把那边的事情给安置一下,让他赶紧来京师见您。


        

你这不是存心要吓四哥的吗?


        

听了韩成的话,朱元璋忍不住笑了起来。


        

不过这笑,倒是有些像个顽皮的孩童,多少带着一些男人的幼稚。


        

“咱就是要吓吓他!”


        

朱元璋哼了一声出声说道,多少带着一些傲娇。


        

“这混账,咱都准备把咱大明的江山传给他了,吓吓他怎么了?


        

轻易得到的东西不会珍惜。


        

这也算是咱给他的一个考验,看看他这兔崽子做出这种事情后,敢不敢来。”


        

其实朱元璋不说,韩成也明白他的用意。


        

不过,站在朱棣此时的角度去想的话,这事着实有些太过于刺激。


        

“岳父大人,你别弄巧成拙了。


        

万一真把四哥给吓出个好歹来,可就不好了。


        

有些时候,人最怕的就是试探来试探去。


        

本来一件挺简单的事,好好说说,彼此都能明白。


        

可是很多人,就是不喜欢好好说话。


        

非要弄出诸多弯弯绕来。


        

很容易就会闹出一些误会。


        

要是四哥得到这消息后,带着兵马打得更猛了,这事可就有些不好了。”


        

听到韩成这样说,朱元璋哼了哼。


        

“这点你放心,就老四那兔崽子,咱给他十个胆子,在咱过来后,他也不敢接着带兵给咱打!


        

敢和咱打,咱削不死他!


        

他只有乖乖过来见咱的份儿!


        

咱有把握,不会弄巧成拙的。


        

别管他多大了,翅膀有多硬,在咱面前他就是那个兔崽子!”


        

朱元璋说这话时,底气十足。


        

韩成仔细想一想,觉得朱元璋说的也对。


        

这个时候的四哥朱棣,可要比洪武朝时的朱棣,更加的稳重成熟。


        

经历了两年的靖难之役,他可以说在很多事情上,也都已经磨砺出来了。


        

虽然朱元璋这个时候搞这一出,确实挺吓人,但四哥应该是能挺住。


        

而且,情况也真的如同朱元璋说的那样,有他在,他的这些儿子们没有哪个敢跳的,


        

不要说是他这个当爹的,仅仅是朱标这个当大哥的,若是还活着。


        

他的些弟弟们,也一样没有哪个敢跳。


        

当下便不在这件事情上多言。


        

心里却暗暗为朱棣捏把汗。


        

这个时候,燕王朱棣突然间得到他爹活过来的消息,还要让他来应天城这里见他。


        

这事儿,可当真太刺激了!


        

也不知道,朱棣会是一个什么心情。


        

二人说了这件事后,外面便有人送来的食物。


        

是徐辉祖亲自端进来的。


        

朱元璋在这事上谨慎的很。


        

虽然自信凭借他太祖高皇帝的身份,还有今天霹雳手段展现出来的威势。


        

不会有人胆敢对他下毒。


        

但是他谨慎的性格,还是让他选择了让徐辉祖给他准备饭食。


        

和徐辉祖说了几句话后,徐辉祖便退了出去。


        

“韩成,来,尝尝这建文朝人的厨艺,和咱洪武朝有多大区别……”


        

刚刚走出奉天殿的徐辉祖,听到这声招呼,对于韩成更为的好奇和敬重了……


        

……


        

十日之后,北平城。


        

此时的北平城,完全变成了一座军事堡垒。


        

哪怕气温不高,城墙之上也依然有着很多披甲持枪的兵卒,站岗巡视。


        

北平城墙上的,一些刀劈斧凿火烧的痕迹,向人们诉说着,之前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战斗有多激烈。


        

此时的朱棣,骑在高头大马之上,身披铠甲,身体挺的笔直。


        

一手握着马缰,另外一手按着腰间佩剑,缓缓的从敞开的城门洞中,走了出来。


        

在他身后,有着极其精壮的护卫跟随。


        

其中有一人,最是威武雄壮。


        

这人虎背熊腰,看上去和朱棣面容有七分相似。


        

整个人极其威武,带着凶悍之气。


        

这人不是别的,正是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


        

朱棣这是准备,接着带兵出征了。


        

之前他佯攻大同,摆了李景隆一道。


        

不废一兵一卒,没动一刀一枪,就让李景隆疲于奔命,丢掉了诸多的粮草辎重。


        

还有诸多的兵马性命。


        

现在气温有所回升,他这边也需要接着动一动了。


        

既然建文这混账要削藩,要一直战斗下去,那就打吧!


        

只要对面是李景隆做主帅,他就不怕!


        

李景隆有多大的能耐,他再清楚不过。


        

那些人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竟敢让李景隆来统领几十万大军!


        

这样多的兵马,仅仅让李景隆统领,就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要是再想让他用这么多的兵马,把各处的力量都给发挥出来,进行作战,根本就不成。


        

李景隆不是这个材料。


        

并不是说谁都能如同兵仙韩信那样,带兵打仗多多益善。


        

对于很多的人来说,兵马多了反而是累赘。


        

不说别的,仅仅是人吃马嚼,以及各种的安营扎寨,各种的事务,就已经是够让人头疼的了。


        

“爹,要不您就在北平这里坐镇,让孩儿带兵前去取了那李景隆的项上人头!


        

李景隆不过一草包,不必父王您亲自出征!”


        

手里持着一杆长槊的朱高煦,对朱棣说道。


        

朱棣扭头瞥了他一眼道:


        

“别太小看李景隆,也不要太小看南军将士。


        

那里面有许多,都是洪武朝你爷爷那里留下来的,厉害着呢!”


        

正如此说着,忽然前面有人骑马,旋风般的赶来。


        

朱棣见到这一幕,心中一惊。


        

这是前面出现了什么紧急情况了不成?!


        

不然,此人为何来得如此之快?


        

此时,朱棣已经看出来了这人的身份。


        

是他们这边派在前方的伺候。


        

不过朱棣心中虽然吃惊疑惑,面上去了不显得分毫。


        

他勒住马缰,静静的等着斥候过来。


        

“怎么了?”


        

等到这斥候来到跟前后,朱棣这才出声询问。


        

看到这斥候面神色异样,朱棣的心里升起了更多不妙的预感。


        

“回……回禀王爷,有朝廷的使者前来,说要给您传诏书。”


        

诏书?


        

“怎么?又是建文在那里耍什么花招吗?”


        

朱棣闻言神色不变,心里有些疑惑。


        

若只是朱允炆传来旨意的话,这斥候不该如此才对。


        

“回禀王爷,不……不是。


        

那使者说,派他们来的是太祖太祖高皇帝。


        

太祖高皇帝,又……又活了!”


        

“啥?我父皇没死?我父皇又活了?!!”


        

哪怕朱棣早就已经练的能沉得住气。


        

可这个时候,突然听到这样的话,还是破了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