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力,力压全部武勋,这是何等的魄力!


        

从韩成之前讲述之中,哪怕是被称为仁宗的朱高炽,以及宣德皇帝朱瞻基,都做不到这些。


        

结果在他们之后,自己大明竟然又出来了一个,能够力压众多武勋的强势皇帝?


        

朱元璋是真的有些激动。


        

虽然从韩成所透露出来的意思来看,这家伙的强势,所带来的结果并不好。


        

使得大明勋贵一蹶不振。


        

但大明能够在经历了好几代之后,又出现了这样一位强势的帝王,还是有一些可以值得称道的地方。


        

他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听韩成讲述,明堡宗的传奇故事。


        

有些激动和期待的,不仅仅是朱元璋,朱标在听了韩成的话之后,也一样是有些意外和激动。


        

他也一样是没有想到,大明在后来,竟然还能出现这样的人物。


        

但随后,朱标的眉头就微微皱了起来。


        

总觉得这所谓的明堡宗的堡,听起来有些奇怪。


        

按说,庙号这东西都是有迹可循的,正所谓‘祖有功,宗有德’。


        

一开始时,庙号是一个极其严格的事,一般只有在位期间,做出一些突出成就的皇帝,才能拥有庙号。


        

后来随着南北晋朝的混乱时期开始,庙号也随之泛滥起来,远没有之前那样严格。


        

但就算是这样,也一样是有它的规律在。


        

比如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任皇帝,一般都是太祖,接着再出现一位强势的二代皇帝,就是太宗。


        

再接下来‘文’、‘武’、‘仁’‘、宣、’‘英’、‘宪’、‘神’、‘宁’、‘玄’等诸多的庙号。


        

而每一个庙号后面,都代表有不一样的含义。


        

比如‘中宗’‘宪宗’为中兴之主。


        

‘世宗’‘高宗’等为贤明君主。


        

‘仁宗’‘宣宗’为明君贤主。


        

“神宗”‘英宗’功业不足。


        

‘光宗’‘熹宗’昏庸腐朽。


        

至于‘哀宗’‘思宗’这些,则是对应亡国之君。


        

这些都有讲究。


        

朱标学问不浅,对这些都有研究。


        

可也正是因为有研究,这个时候在从韩成这里听说了,明堡宗这个称呼之后,才会显得懵。


        

实在是想不明白,这明堡宗出自何处,有什么依据,又有什么含义。


        

明堡宗,明堡宗……怎么会有这样奇怪的庙号?


        

“标儿,咋了?”


        

朱元璋发现了朱标的不同,开口询问朱标。


        

朱标道:“父皇,孩儿觉得明堡宗的这个庙号,有些奇怪,让人摸不着头脑。


        

孩儿一番仔细思索,都没有想起来有谁用过堡宗这个庙号。


        

一众庙号里,也没有堡字。”


        

竟然是这样?


        

朱元璋一愣。


        

然后又是一喜。


        

不愧是自己的标儿,学问就是深。


        

连这庙号不合常理,都一眼看出来了!


        

不仅朱元璋,韩成多少也有些被朱标给秀到。


        

朱标这个大舅哥,就是不一般。


        

在读书做学问等事情上,不是老朱能比的。


        

当然,也不是他能比拟的。


        

“韩成,这是咋回事?”


        

想不明白就问韩成,朱元璋懒得多想。


        

“岳父大人,大哥,有些事情一开始看起来,挺不可思议的。


        

不过,若是捋清楚了前因后果之后,再去看,往往就会觉得很合理。


        

就比如明堡宗这个事。


        

接下来我给你们说一说,你二人就能明白,他为什么会被称之为明堡宗。


        

也能明白大明勋贵,是如何被他凭借一己之力,给按的奄奄一息,一蹶不振了。”


        

说到这里,韩成停顿了一下补充道:“对了,这位明堡宗,还有别的技能,比如精通外语。


        

并且还是大明唯一一个,出国留学的帝王。


        

也是继承永乐帝之后,又一位深入漠北的大明皇帝。”


        

随着韩成的补充说明,朱元璋以及朱标二人,思绪再一次开始飘动起来。


        

都觉得明堡宗不简单,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帝王。


        

掌握并精通一门外语,说明此人的学习能力,还是不错的。


        

至于深入漠北,那就更加的不得了!


        

老四朱棣,御驾亲征,横扫蒙元残部,燕然勒功,成绩斐然!


        

结果现在,又出现了一位以皇帝之身,再度御驾亲征攻打蒙元的狠人皇帝。


        

且还深入漠北。


        

这……只需要想想,就让人觉得无限激动。


        

虽然他的功绩,可能比不上老四,但只听听他能够深入漠北这一件事,就能知道,此人不简单。


        

说明他打出来的战绩,还是很可圈可点的,不然也不会深入到漠北了。


        

朱元璋,朱标二人,对于这明堡宗的好奇,已经完全被勾了起来。


        

觉得这位明堡宗,就算是有不少的缺点,可身上必然也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他还有别的称呼,比如叫门天子,踹门天子。”


        

韩成的声音继续响起,向朱元璋朱标二人,在这里说着明堡宗的一些别称。


        

叫门天子?


        

踹门天子?


        

这又是什么奇奇怪怪的称呼?


        

后世人怎么没事了,就喜欢弄一些这种花哨的称呼?


        

朱元璋,朱标二人都有些懵。


        

但随后,朱元璋心中升起了一些不太好的预感。


        

总觉得,这叫门天子,踹门天子不是好称呼。


        

尤其是再结合着,武勋被这明堡宗一手按的一蹶不振的事情之后,朱元璋心情变得有些忐忑了。


        

“韩成,这叫门天子,还有这踹门天子又是何意?”


        

朱标望着韩成,问出了他和老爹共同的疑惑。


        

韩成道:“那个……我从头开始讲,不要着急。


        

随着我的诉说,你们二人很快就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大明战神朱祁镇的事情,过于精彩,也过于令人难以接受。


        

所以韩成觉得,还是先稍微铺垫一下比较好。


        

免得朱元璋,朱标二人突然听到扛不住。


        

清清嗓子,韩成开始铺垫:“明堡宗名叫朱祁镇,是宣德皇帝长子。


        

宣德十年正月,宣德皇帝朱瞻基病逝于乾清宫。


        

时年九岁的朱祁镇继位,于次年改年号为正统。”


        

寿宁宫中,韩成进行铺垫的话刚一出口,朱元璋的脸色就变了。


        

“宣德多少年去世的?!!”


        

他望着韩成询问,带着一些不可思议,声音都提高了不少。


        

韩成这话,哪里是铺垫?


        

这分明就是直接给朱元璋,来了一记重锤好吧!


        

听到朱元璋的询问,又见到朱元璋此时的状态,韩成这才意识到这其中的问题。


        

自己只顾着想朱元璋在听了朱祁镇,这个大明战神弄出来的辉煌战果之后,会倍受刺激,从而受不了了。


        

想要进行一些铺垫缓和一下。


        

却忽略了朱瞻基在位十年,就没了的事。


        

这对于很长寿的朱元璋而言,无疑也是一个很大的刺激。


        

“那个……他宣德十年正月没的。”


        

韩成迟疑了一下,望着朱元璋再次重复了一下。


        

“不过陛下你也要想开一点,毕竟他在位了十年,比起他之在位了十个月的老爹,已经强太多了……”


        

韩成尝试着安慰朱元璋。


        

但在这种情况下,韩成这安慰的话,还不如不说。


        

听了他的安慰,朱元璋变得更加难受了。


        

这都是造了什么孽?


        

朱高炽这个胖孙子在位十个月没了,重孙子朱瞻基在位十年没有,两个人在位的时间,加起来连十一年都没有!


        

他自己都在位了三十一年。


        

等于是说,自己一个人做皇帝的时间,快是这两人做皇帝的时间,加到一起的三倍了??


        

这不是最为关键的,最为关键的是,听韩成所言,这两人在位的时候,虽然很多事情做的都不太符合他的心意,但整体上还算可以,不算太差。


        

并且,二人在位的时间,还被称之为‘仁宣之治’。


        

原以为这仁宣之治,将会很长时间,哪里想到,才不过是十一年都不到?!!


        

大明的仁宣之治,竟然这样短的吗?


        

朱元璋一时间,有些说不出话。


        

受到刺激的同时,也觉得这些后世子孙是真不行。


        

文治武功这些,比不上就不说了,就连活都活不过自己这个老祖宗?


        

当上皇帝之后,一个比一个的短命!


        

朱瞻基说起来登基了十年,但实际上连他那个身体一向不好爹,都没有活过。


        

差不多都快比他都爹少活十年了!


        

不仅仅活不过,就连生儿子都生不过他这个祖宗!


        

当真是丢人!!


        

不说朱元璋感到吃惊难受,就连边上的朱标,在听韩成说了这事情之后,也觉得突兀。


        

觉得这朱瞻基和朱高炽,活的太短了。


        

怎么当上皇帝之后,一个比一个做的时间短?


        

不过,随后想起自己在历史上,还没有活过自己的父皇,连一天皇帝没做就去世的事情之后,就变得更加难受了。


        

好像……自己没有资格说他们两个。


        

寿宁宫偏殿里,安静一片。


        

韩成刚一开口,就将朱元璋,朱标父子二人给整沉默了。


        

“朱瞻基去世的时候,都三十六七了,怎么他儿子才九岁?还是他的长子?”


        

朱元璋不愧是朱元璋,思绪翻涌了一阵儿,又连着深吸了几口气之后,还是很快就缓了过来。


        

望着韩成出声询问疑惑。


        

按说朱瞻基为大明皇太孙,后面更是成为了太子,天子。


        

哪怕全天下大部分都娶不到女人,他这里也不可能娶不到。


        

就他的身份地位,不论如何都不可能缺少女子。


        

“这是因为他的原配,胡皇后无子,朱瞻基的长子是后来的贵妃,也就是孙氏所生。


        

孙氏算是朱瞻基的童养媳,很早的时候,就被仁宗皇帝朱高炽皇后的亲娘所推荐,被接到宫中,和朱瞻基一起生活。


        

二人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既然如此,那为何这孙氏不是皇后?”


        

朱元璋有些疑惑发问。


        

韩成道:“这是因为朱瞻基的正妻,是永乐大帝给定下的。


        

当初定皇太孙正妃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必然是孙氏无疑。


        

可结果却出乎了许多人的预料,包括朱瞻基和孙氏二人都如此。


        

永乐大帝没有选孙氏,而是给朱瞻基定下了胡氏。”


        

听韩成这样说,朱元璋倒是明白了:“可是这孙氏人不行?”


        

韩成点点头:“永乐大帝觉得,孙氏这人做妾可以,人长得好看,也有些小聪明在。


        

但是做皇太孙的妻子却不成。


        

皇太孙的妻子,今后是要成为皇后的,孙氏为皇后,她坐不好这个位置!”


        

朱元璋点点了头。


        

稍稍沉默一下,望着韩成道:“那到了后来,这孙氏是不是还是成为皇后了?”


        

韩成对着朱元璋竖起了大拇指:“岳父大人圣明,被你一眼就给看出来了。


        

这孙氏在后来,确实还是成为了皇后。”


        

对于韩成的夸赞,朱元璋并没有露出什么喜色。


        

毕竟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作为皇后的胡氏无子,孙氏给朱瞻基生下了长子,再加上他们二人的感情在,那胡氏皇后之位被废,孙氏取代胡氏成为皇后,很容易就能想出来。


        

而这种情况,对于大明毫无疑问,是百害无一利。


        

朱瞻基早死,年仅九岁的孩儿登基,这是朱家第一个孩童天子。


        

子幼母壮,从来不是好事,尤其是对于一个皇朝来说更是如此。


        

很容易就会形成后宫干政的局面,造成混乱。


        

历史上这种事情,是一点都不少。


        

有太多的例子,都说明了后宫干政的坏处。


        

哪怕是他立下了铁碑,明确下了后宫不得干政,只怕在这等情况下,也避免避免不了这事情了。


        

若是在以往,朱元璋还会自信的想,他留下来的祖训,后世子孙肯定会遵守。


        

但现在,在经过了韩成的诸多爆料之后,朱元璋再也没有这个自信了。


        

他人刚死,好孙子朱允炆,就将自己留下来的诸多事情,都给弄了一个面目全非,妥妥就是要二世而亡的样子。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是真的不敢再奢望,他死后几十年,后世子孙还能遵守他的祖训。


        

“这么说来,是那孙氏开始乱政了?”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望着韩成询问。


        

虽他之前,曾与马皇后说过,说他心态早就已经放的非常平,不会因为后世的诸多事情而烦闷。


        

但真的听到了后世的这些糟心事,他又怎么可能不烦闷?


        

不为之忧虑?


        

毕竟这是他一手建立的大明!


        

是他的后世儿孙。


        

哪怕是隔了好几代了,那也改变不了这些。


        

“并没有。”


        

并没有?


        

朱元璋闻言一愣。


        

然后反应过来:“这是朱瞻基临死的时候,下旨将孙皇后给带走了?”


        

好像也真的只有这个可能了。


        

朱元璋相信,老四朱棣在经过了多年历练之后,眼光定然不差。


        

既然他看不上那孙氏,觉得孙氏做皇后不行,那这人基本上就真的不成。


        

可现在,偏偏孙氏成为了皇后,在子幼母壮的情况下,又没有祸国。


        

那只能是朱瞻基临死的时候,将孙氏带走了。


        

这种事情,历史上不是没有发生。


        

一念及此,朱元璋心中对朱瞻基这个重孙子的看法,有了不少的改变。


        

觉得朱瞻基还是蛮可以的。


        

至少在安排继承人等事情上,很合格,尽自己可能铺好了路。


        

同时对于朱祁镇这个明堡宗,也产生了不少特殊的感情。


        

这明堡宗朱祁镇,幼年丧父,在这等情况下,竟还是一手将势力很强的武勋,给按的奄奄一息,是真的不容易。


        

能力是真强!


        

但接下来韩成的话,却让朱元璋深感意外。


        

“朱瞻基并没有把孙氏带走。”


        

没有带走?


        

正在那里感慨朱瞻基英明,并觉得朱祁镇不容易的朱元璋愣了愣。


        

这什么情况?


        

“莫非……是老四当初看走眼了?”


        

朱元璋有些迟疑的开口。


        

就现在而言,好像也只有这一个解释了。


        

韩成道:“并非如此,永乐帝当初并没有看走眼。”


        

老四也没有看走眼?


        

朱元璋彻底迷糊了。


        

这是到底是怎么回事?


        

怎么这样乱呢?


        

“朱瞻基当时还有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就是他娘,张皇后。


        

朱瞻基看出来,孙氏不适合执掌大权。


        

但当时的那种情况,九岁的朱祁镇根本就掌不权,于是他将事情托付给了他娘张皇后。


        

让张皇后管理朝政,协助朱祁镇管理国家。


        

张皇后在朱瞻基刚登基的时候,就协助朱瞻基做过一些事情,很有章法,也很有分寸,是大明的第第三位贤后。


        

张皇后接受了朱瞻基的安排,在朱瞻基去世后,协助管理朝政,将事情处理的紧紧有条。


        

任用三杨,英国公张辅等人。


        

在她的处理之下,朝政清明,并没有太多的乱子发生。


        

当时张皇后已经是太皇太后了,权势很大,但却并不像别的人那样,大肆提拔娘家人。


        

反而对张家人的升迁,格外的小心谨慎。


        

不让娘家人参与朝政。


        

努力不让张家,成为权势很大的外戚……”


        

说到这里韩成有些感慨。


        

大明的运气是真不错,竟然是连着出了三代贤后。


        

不论是马皇后,还是徐皇后,亦或者朱高炽的张皇后,这三位不论是能力,还是品德都非常的可以。


        

只可惜,轮到接下来的孙皇后时,就拉了……


        

当然,若是按照大明风华之中孙皇后的形象来看,这确实又一位贤后。


        

只可惜,那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美化过的孙皇后。


        

将太多不属于她做的、彰显勇气和决断力的事情,按在了她的头上。


        

听到韩成的话之后,朱元璋和朱标二人心中的疑惑解开了。


        

这确实是一个权宜之计。


        

解开的同时,对于韩成所说的张皇后,都非常的欣赏,甚至于还带着一些感激。


        

毕竟历史上,握住权柄之后,就开始大力提拔自己娘家人的不要太多。


        

比如吕雉,比如武则天……


        

张皇后成为太皇太后,执掌大权,还能够做到那些,是真的不容易!


        

感到高兴的同时,朱元璋心中也有些担忧。


        

怕张皇后撑不到朱祁镇成年,就不行了。


        

毕竟她是太皇太后,而不是太后,和朱祁镇之间差着一辈人。


        

年龄相差的很大。


        

当下就望着韩成,问出心中忧虑。


        

“陛下,你的忧虑是正确的,张皇后在正统八年的时候去世。


        

而三杨也在这几年间,先后去世。


        

而这个时候,朱祁镇也算不上成年。


        

皇太后孙氏的权力很不小。


        

随着张太皇太后等人去世,一个很有名的人逐渐冒头。


        

这人就是太监王振。


        

这人深受朱祁镇信任。


        

张太皇太后在的时候,没事了就将王振训斥一顿儿,因此上王振在她在时,都是夹着尾巴做人。


        

但轮到孙氏掌权后,就不成了。


        

王振很会来事,至少在讨皇帝欢心和皇太后欢心上面,还是很强的。


        

所以孙太后就坐视王振做大……”


        

听了韩成的话,朱元璋胸膛有些起伏了。


        

很多政策其实都有延续性,比如元朝兴起的妃嫔殉葬制度。


        

朱元璋之前就有考虑过,将之延续下去。


        

现在听了韩成所说的,孙皇后的事情之后,朱元璋又一次在考虑,是不是要将之延续下去了。


        

对于朱瞻基的看法,也再一次发生改变。


        

觉得朱瞻基还是不成。


        

既然已经看出那孙氏不行,当时就应该下狠心将他带走,而不是留下祸害大明!


        

当然,他胸膛起伏还有另外的原因。


        

“咱下令不让宦官宫女读书写字,这王振想来也是一个水平不怎么行的,怎么能让这样没卵蛋的家伙开始坐大?


        

这朱祁镇,还有那孙氏是蠢驴吗?


        

咱立下铁碑,严格规定后宫不可干政,她还有那张氏,是情况特殊,才不得已之下的权宜之计。


        

但这让宦官坐大又是什么道理?!”


        

朱元璋已经是郁闷的,牙根痒痒了。


        

韩成看了一眼朱元璋,又看看朱标道:“那个……到了这个时候,宦官已经可以读书写字。”


        

韩成这话一出口,就让朱元璋恼火不已。


        

“这又是咱哪个不肖子孙做的?!!”


        

“是朱瞻基,为了制衡外朝,就令人给宦官办学堂,教授宦官读书写字……”


        

“他娘……”骂了一句,朱元璋意识到,朱瞻基的娘是自己的孙媳妇儿,而且还是非常好的那种孙媳妇儿。


        

因此又硬生生的给忍住了。


        

“这瘪犊子玩意,就这还是大明六边形战神?他战个屁的神!!”


        

这就刺激成这样了?


        

你要是听了真正的大明战神的操作之后,你还不得被整的直接躺在地上?


        

“至于陛下你所立的铁碑……不说也罢。”


        

“咋就不说也罢了?”


        

朱元璋不听韩成这话还好,一听韩成这话,顿时就有些承受不住了。


        

随后反应过来。


        

“这是老四迁都之后,把咱的铁碑留在南京这里了?”


        

朱元璋觉得应该就是如此。


        

结果韩成却摇头了:“并非这样,永乐帝迁都的时候,特意将铁碑带到了北平,给重新竖起。”


        

听韩成这样说,朱元璋心情好受不少,想要抽朱棣的心思,也随之落下。


        

还算这家伙有些良心,没有将咱的铁碑给忘记。


        

但疑惑马上就再次升起。


        

既然自己的铁碑没有被老四丢在这里吃灰,那韩成为何还要那样说?


        

是这些人无视了自己的铁碑,将铁碑上后宫不得干政的训诫,当成屁放了?


        

“那个……陛下要不你还是别问了,问多了气大伤身。”


        

韩成犹豫一下,望着朱元璋说道。


        

韩成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朱元璋就变得更加的想要知道这事情了。


        

他倒是要看看,这些后辈人是如何造孽的!


        

见到朱元璋执意要听,韩成就也不再推辞,开始给朱元璋讲述这铁碑的事情。


        

“你立下来的铁碑……被太监给砸了。


        

砸铁碑的这太监,就是这位王振。”


        

什么玩意?!!


        

韩成的一句话说出来之后,直接就将朱元璋的血压,都给整爆表了!


        

他堂堂大明开国皇帝,立下来的、明确记载了后宫不得干政的铁碑,竟然被人砸了?


        

而且,砸铁碑的人,还是他娘的死太监?!!


        

朱元璋瞬间就暴躁了,只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


        

这种侮辱,是前所未有的!


        

有种被太监骑到头上拉屎,棺材板给掀了,对着自己使劲蹦跶的感觉。


        

耻辱!!


        

真的是太耻辱了!!


        

“他娘的腿!!!”


        

朱元璋这个时候,真的想要活刮了那狗阉人!!


        

对于朱元璋来说,这简直比被人当众给了一耳光,都要更加的侮辱!


        

过分!


        

当真是太过分了!


        

别说朱元璋了,就连边上的朱标在惊愕之余,都觉得异常气愤。


        

这太监也真的是太过于嚣张跋扈了!!


        

“孙氏什么反应?朱祁镇又是什么反应?”


        

大口喘息了好几口气,朱元璋瞪着血红的眼珠子,看着韩成询问。


        

韩成知道朱元璋在期待什么。


        

但很可惜,朱元璋所期待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


        

“那个……他二人没有什么反应。


        

王振在做了这些事情之后,没有受到半分的惩罚。


        

在今后,权势还不断的扩大……”


        

“砰!”


        

朱元璋气的一拳砸在桌案上。


        

他这一刻是真愤怒,真的失望!


        

自己这个开国皇帝,立下来的铁碑被太监砸了,这些人竟然没有反应?


        

孙氏没有什么反应也就算了,怎么这朱祁镇也没有任何的反应?


        

不处罚王振也就算了,怎么还在后来,让这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


        

这还是他的子孙吗?


        

朱元璋是真生气,也是真的憋闷。


        

自己咋会有这样的不肖子孙?


        

朱元璋这会儿,又想要抽朱棣了。


        

看看这家伙,都生的什么玩意?!


        

“韩成,这明堡宗朱祁镇,应该还有别的称呼吧?”


        

愤怒之后的朱元璋,忽然间望向韩成,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韩成见此,迅速的评估了一下朱元璋的状态之后,犹豫一下点点头道:“有,这个称呼就是大明战神。”


        

大明战神?


        

怎么又是大明战神?!!


        

朱元璋的目光缩了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