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元年,十月下旬。


        

李东阳继任内阁首辅;焦芳升任内阁次辅;王鏊补入内阁担任阁员。刘瑾“半控制”了内阁。


        

原吏部尚书许进转任右都御史,巡视西北。焦芳兼任吏部尚书,张彩升任吏部左侍郎。刘瑾完全控制了朝廷的人事任免。


        

礼部左侍郎王华迁南京吏部尚书,明升暗贬,怅然离京。


        

与此同时,三厂一卫开始“清职清权”。所谓的清职清权,说白了就是针对常风。


        

司礼监掌印、内厂督公刘瑾宣布“锦衣卫内大小事咸经指挥使,都督非专事不办”。


        

叛常投刘的张采重新调回锦衣卫,升任指挥左同知,兼任北镇抚使。


        

刘瑾的大哥刘景祥以都督同知衔,兼任南镇抚使。


        

常风和心腹王妙心、石文义、尤敬武、巴沙几乎被闲置了起来。


        

五人所辖袍泽陆续被调离。常风成了光杆都督佥事。


        

厂卫之外的朝堂,刘瑾的倒行逆施还在继续。


        

这日,三厂一卫的头头脑脑聚齐,进行一月一度的“厂卫大议事”。


        

常风虽无权,但有职。依旧在列。


        

刘瑾咳嗽了一声:“如今京内土蛮渐多。那些土蛮,譬如兀良哈蒙人、广西壮人、湘西土家人、贵州苗人.个个生性好斗,无事也要生非。”


        

“这样下去还了得?京城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区。我思索数日,觉得应选一老成持重之人,将京内的土蛮事管起来。”


        

“我看今后就由常都督负责此事,如何?”


        

王妙心丢掉了南镇抚司大权,心里早就对刘瑾不满。


        

他为常风仗义执言:“督公,京内土蛮事一直是由顺天府管。您让常都督今后负责此事,岂不是大材小用?”


        

谷大用插话:“国手错矣!京内无小事,何来大材小用一说?”


        

“常都督的小妾就是湘西土家人。他跟京内各族土蛮关系不错。”


        

“再说了,常都督的妹夫、公子是顺天府尹、府丞。他管这事,也是在为自家亲人分担职责嘛!”


        

张永是个直脾气,替正德帝管京营的他丝毫不惧刘瑾、谷大用。


        

张永冷笑一声:“想闲置常帅爷就直说。谎称个屁的委以重任?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刘瑾怒道:“张永,不要胡说八道。”


        

张永刚正色道:“我说的是事实!跟刘、谢相争的时候,你们把常帅爷当成救命稻草。刘、谢滚蛋了,就弃常帅爷如敝履。”


        

“你们这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常风打断了张永:“张公公,不要再说了。管京内土蛮的差事我接了。既然卫里的事不再让我插手,我总不能当个混吃等死的闲散官儿。”


        

刘瑾笑道:“还是常都督高风亮节。当着明人不说暗话。我虽不让你管锦衣卫的事了,但从未将伱视为外人。不然也不会让你来内厂参与议事。”


        

常风起身:“罢了。你们商议大事吧。我去巡查京里的各土蛮聚居之所就当遛弯儿消食了。”


        

常风离开了内厂。


        

谷大用道:“刘公公,常风似乎对您很不满啊,依我看.”


        

刘瑾瞪了狗腿子谷大用一眼:“我告诉你们,我跟常风虽于公不合。于私,我们依旧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谷大用,我听说昨日下晌你们西厂派人去顺天府,挑顺天府刑名案卷的毛病?”


        

“我警告你们!黄元就像我的亲女婿!常破奴就像我的亲侄子!谁敢找他俩的茬儿,我就让谁掉脑袋!”


        

谷大用自作聪明,想通过拿捏黄元、常破奴压常风,拍刘瑾的马屁。没想到拍到了马腿上。


        

谷大用连忙道:“刘公公,属下错了。”


        

刘瑾高声道:“还有,跟礼部打声招呼。恢复我家小糖糖的宛平郡主封号。告诉管宗亲女贵封册的右侍郎。他若不同意,小心步王华的后尘!”


        

魏彬道:“可是有祖制,金枝玉叶的驸马、仪宾是不能充当实职的啊!恢复常恬封号,黄元的顺天府尹可就.”


        

刘瑾尖着嗓子喊道:“祖制?祖制是先人定的,后人维护的。后人若不维护,那祖制就是一张废纸!”


        

“糖糖的郡主封号要恢复,黄元的顺天府尹得接着当!我说的!”


        

“我要整的人,释迦摩尼下凡也留不住!我要保的人,阎罗王从地底下钻出来也伤不了分毫!”


        

三厂一卫议事完毕,刘瑾回了外宅。


        

次辅焦芳和礼部左侍郎张彩已经等在了那儿。


        

刘瑾喝了口茶,问:“我大哥的委札兵部开好了嘛?”


        

焦芳道:“正要跟公公说这事儿呢!我这个次辅领着令兄去兵部开委札,刘大夏还是一点面子不给!”


        

“刘大夏坚称令兄既非有功武将,又非外戚,更不是勋贵。不能僭授都督同知衔。”


        

刘瑾火了!


        

正德帝封刘景祥为都督同知的圣旨已经下了五日。


        

刘景祥跑了三次兵部,刘大夏次次拒开委札。


        

今日刘瑾让焦芳领着自家大哥去办这事儿,寻思刘大夏总得给当朝次辅点面子吧?


        

没想到刘大夏再次拒绝!


        

刘瑾冷笑一声:“好啊!刘大夏不给我面子。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如今朝廷人事大权已落入咱们手中。兵权咱们也得抓到手!京营在张永那厮手里,咱们动不得。”


        

“兵部统辖天下边军、卫所军。咱们得把兵部尚书换成咱们的人!”


        

焦芳面露难色:“恐怕很难。刘大夏是弘治前三君子之一,四朝元老。在朝中资历太深。他又久掌兵部十几年”


        

刘瑾笑道:“没什么难的。咱们无论想整谁,只需得到一个人的支持便能成功。这个人就是皇上!”


        

“皇上早就有意将边军、卫所军的兵权从文官手中收回来。兵部尚书资历越深,越会成为皇上的绊脚石!”


        

“咱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寻一个让刘大夏滚蛋的理由。”


        

张彩拍了下手:“公公高见!扳倒刘大夏还有另外一宗好处。那便是立威!”


        

“要通过这件事告诉朝中百官。弘治前三君子又如何?久任十几年的夏官又如何?得罪了刘公公,照样得丢官罢职!”


        

刘瑾道:“没错!我初掌国事,最需要的就是立威以服众。整人、杀人是最好的立威方式!”


        

“我让厂卫那边找个罪名,扣在刘大夏头上,让他丢官掉脑袋!呵,等整垮了他,我倒要看看谁还敢跟我做对!”


        

权力是春药,也是疯药。


        

刘瑾前半生郁郁不得志。后半生屡遭坎坷。五十六岁时天上突然掉下来滔天权柄,砸在他头上.任谁谁也得飘。刘瑾已经陷入了疯狂。


        

且说翌日,常风来到锦衣卫上差。眼见就走到值房了,他一时尿急。


        

男人嘛,都有中年危机。常风如今添了一宗新毛病——憋不住早尿。


        

他干脆到值房旁边的假山里放水。


        

看着分叉的尿柱,常风自嘲的想:当年顶风尿三丈,如今顺风湿一鞋!真是岁月不饶人。


        

赶巧,假山旁路过两个百户。


        

这两个百户都是张采的人。以前只是小旗而已。张采投靠刘瑾得势,他俩也鸡犬升天了。


        

常风听到两个百户之间的对话。


        

“刘公公和钱指挥使、张同知让咱们搜集刘大夏的不法证据。可那刘大夏是个死脑筋。贪污纳贿的事鲜有啊!”


        

“糊涂。没有罪证咱们不会栽赃?”


        

“栽赃?要是栽赃刘大夏贪赃枉法,咱们是要自己垫‘赃银’的!”


        

常风听到这话,没留神尿到了鞋上。


        

他心中大骇:我的天,刘瑾是疯了吧!连刘大夏那样的功勋老臣都要整?不成,我得去提醒下刘老部堂。


        

常风撒完尿,提上裤子,直接出了锦衣卫,来到了兵部。


        

兵部后堂叙事厅内,刘大夏正在给岳飞塑像上香。


        

刘大夏的先祖,是正儿八经跟着岳王爷抗过金的。刘家十一世祖刘宝,在宋高宗时任都统制,是岳家军悍将之一。


        

岳王爷被害于风波亭,刘宝弃官出逃,逃于华容定居。这才有了华容刘家。


        

刘大夏在岳飞塑像前恭恭敬敬的作了个揖。


        

说句题外话,其实满清之前,民间也好,武衙也罢都是拜岳飞像的。


        

到了满清入关,满人故意通过拔高关羽,抹杀民族英雄岳飞。


        

到了现代,随便哪个地痞流氓开的二手车行、典当行、小贷公司里,拜得都是关羽,而非岳飞因为演义里丫忠义。


        

若论对华夏的贡献,关羽根本没办法跟岳王爷相提并论。


        

言归正传。


        

常风急火火的来到了刘大夏面前:“刘老部堂,可能有人要害你。”


        

刘大夏问:“哦?谁?”


        

常风答:“刘瑾。”


        

刘大夏半开玩笑的问:“他要害我,你常都督保得住我嘛?”


        

常风叹了声:“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三厂一卫会用栽赃的手段对付您。我如今已成了个闲散官。想保您很难。”


        

刘大夏坐到椅子上:“该来的总是会来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由他去吧。清者自清,我无愧于心,不怕他栽赃。”


        

常风提议:“要不.您退一步,给刘景祥开出都督同知的委札?”


        

刘大夏凝视着岳飞像:“屈从于权宦,我怕对不起祖宗!”


        

常风苦劝:“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刘大夏道:“我意已决。八头牛也是拉不回来的。”


        

常风叹了声:“唉,那刘老部堂多加小心吧。”


        

常风出得兵部,回了一趟家。他坐在院中的柿子树下陷入沉思。


        

他想保刘大夏。但苦于如今手下袍泽全被调走,手里没人可用。


        

办秘密差事,手下不在多,而在精。手下若能有个一百多号精干之士便可。


        

锦衣卫中最忠于常风的,是巴沙为首的一百多湘西巷出来的土家老弟兄,九夫人的娘家人。


        

刘瑾已将这一百多土家袍泽分散于顺天各县,充当底层耳目去了。


        

常风得想法子将这一百多土家袍泽重新聚拢起来,听命于他。


        

突然间,一个熟透了的柿子从树枝上掉落,不偏不倚砸在了常风的脑袋上。


        

苹果砸牛顿,砸出了万有引力。


        

柿子砸常风,砸出了复权之法。


        

有了!是时候让我干女儿出手了!当初废了那么多心思,把她捧上皇后宝座。等得不就是今天嘛?


        

捧后千日,用后一时!


        

常风叫来了刘笑嫣和九夫人。


        

他随手一指脑袋上方的柿子树:“瞧,咱家的柿子红了。你们摘十个八个,送进宫去贡给夏皇后。”


        

刘笑嫣道:“让我们进宫,就为给夏皇后送几个柿子?”


        

常风笑道:“二位夫人,附耳过来。”


        

他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交待了二人一番。


        

刘笑嫣和九夫人当日下晌便进了坤宁宫,找到了夏皇后。坤宁宫内,两个常家女人的哭声震天!


        

入夜。


        

正德帝召夏皇后侍寝。


        

八虎无时无刻不环绕在正德帝身边。用后世的话说,这帮人的嘴给正德帝制造了一个信息茧房。


        

也只有正德帝晚间召幸后妃、美女时,八虎才不能近前。


        

正德帝不愧是血气方刚的少年,很是生猛。


        

夏皇后讨饶了两刻功夫,正德帝才完成了朱明皇族开枝散叶求嫡子的大事。


        

事罢,正德帝以手做枕,跟夏皇后说着私房话:“豹房那么多妖娆美女,没一个在这事儿上及你。还是良家出身的正妻好啊!”


        

夏皇后却流出了眼泪。


        

正德帝问:“你哭什么?哦,朕不该拿你跟豹房那群小贱人比较。”


        

夏皇后却道:“臣妾不是因此事伤心。今日皇姨和九夫人来了坤宁宫,告诉了臣妾一件事。”


        

“刘瑾近日在厂卫打压咱姨父。姨父手中已无一人可用。”


        

“九夫人娘家有一百多土家人,皆是锦衣卫中忠勇无双的壮士。也被刘瑾借故分散调往京郊各县。”


        

“呜呜呜,姨父可怜啊!”


        

正德帝很宠爱夏皇后,最听不得她哭。


        

正德帝眉头紧蹙:“朕是暗示过刘瑾,略微压一压常风。不要让三厂一卫全都姓了常。”


        

“没想到刘瑾做的这么绝!一个手下都不给常风留。”


        

夏皇后道:“皇上,臣妾能够顺利跟您大婚,您能顺利亲政,全靠姨父筹划。”


        

“您可不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啊!”


        

“母后曾对臣妾说过。先帝评价常风‘乃朱明皇族最锋利的袖中匕’。袖中匕若是生了锈,断于鞘中,于朱明皇族大不利啊!”


        

任何外臣、内宦的谗言也好、忠言也罢,都敌不过衽席之娱后的枕头风。


        

枕头风能杀人于无形,保人于无踪。


        

夏皇后不能直接保刘大夏。那就成了后宫干政。


        

但她可以替正德帝的姨父打抱不平。这是家事而非国事。


        

正德帝道:“嗯,明日一早朕便敲打敲打刘瑾。他的确太过分了。朕让他架空文官,却没叫他架空姨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