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疯子!”


        

“它们都是疯子!”


        

“疯子!”


        

雅科夫斯基的咆哮在作战室里面回荡。


        

这家伙喝酒了。两眼通红。


        

张庸静静的坐着。


        

不想说话。


        

因为说真话要得罪人。


        

但是他又不想说假话。


        

地面上那么多飞机被摧毁,雅科夫斯基肯定是要负最大责任的。


        

他居然没有命令所有飞机起飞躲避。


        

难道是担心在空中会被日寇击落吗?


        

还是觉得,自己有把握将来袭的十二架敌机干掉,保护机场的安全?


        

现在深究已经没有意义。


        

只能说,苏联红军目前的战斗力,也有点拉胯。


        

高级指挥员,尤其是将军级以上的,都有问题。


        

联想到其国内越演越烈的大运动,那些有经验的高级将领都是朝不保夕,似乎也明白了。


        

能打仗的,会打仗的,都被苏联人自己干掉了。


        

剩下的,都是明哲保身的,或者是溜须拍马的。


        

结果……


        

小胡子以为机会来了。


        

一个闪电战,的确开局非常顺利。势如破竹。


        

可是没想到,他这么一搞,反而是让苏联人清醒过来了。明白什么叫真金不怕火炼了。


        

依靠搞运动上来的那些人,纷纷在战场上被干掉了。


        

能活下来的,都是有本事的。能打仗的。于是大运动自然而然的就结束了。


        

罗科索夫斯基这样的人才,就是这样崭露头角的。


        

开局一张委任状。人员、装备全靠捡。然后打出一个超快晋升元帅。


        

41年还是少将呢,44年就是元帅了。


        

火箭都没这么快。


        

可惜不是最快。有个华西列夫斯基晋升更快。


        

但是,别人是真的会打仗啊!


        

就好像是他张庸。随便到手三枚国光勋章。


        

其他人眼红吗?


        

当然。


        

但是没用。


        

你行你上。


        

你也去击落一堆日寇战机啊!


        

“张!”


        

雅科夫斯基忽然停止咆哮。


        

张庸这才缓缓睁开眼睛。侧头看着暴熊一般的对方。


        

论战斗能力,对方可能不行。


        

但是,对方有个好处,就是比较慷慨。


        

既然苏联人不能公开展示战果,那就全部给他张庸。


        

还有红星勋章,也是说给就给。


        

人啊,真复杂。


        

“达瓦里希,你说。”张庸平静回应。


        

“我们要报复!”雅科夫斯基举起拳头,凶神恶煞,“我们要轰炸太原机场!”


        

“好的。我全力配合。”张庸点点头。给对方一个定心丸。


        

此时此刻,不给也不行啊!否则很麻烦。


        

受伤的野兽,最是敏感。也最容易攻击人。还是无差别攻击。


        

如果他现在拒绝,对方肯定会去找老蒋。


        

老蒋现在也是有求于人,不得不低头啊!


        

还好,不是今天。


        

因为苏联人的SB2轰炸机被干掉了。


        

想要报复,就要从国内调派更多的轰炸机。估计需要几天的时间。


        

“达瓦里希!”


        

雅科夫斯基上来热情的和张庸拥抱。


        

张庸礼貌性的回敬以拥抱。


        

好一会儿才分开。


        

“拿来!”


        

雅科夫斯基大声叫喊。


        

有人端来一个托盘。上面铺着红绸布。


        

红绸布的上面摆放着一枚红星勋章。崭新的。散发着金属光泽。


        

苏联人的勋章,都是很有分量的。拿在手里,绝对是沉甸甸的。


        

“张!”


        

“我在。”


        

张庸站起来。


        

来到雅科夫斯基的面前。


        

雅科夫斯基将勋章佩戴在他的胸前。


        

然后……


        

“西大林与你同在!”


        

“西大林与你同在!”


        

雅科夫斯基热情的宣布。同时高喊口号。


        

周围的人都是热烈鼓掌。跟着大喊口号。声音一个比一个洪亮。


        

张庸:……


        

大运动果然不一般。


        

一个个都有点魔魇。


        

害怕。


        

真的。


        

幸好自己不是运动的对象。否则就惨了。


        

不敢多想。双手恭敬的接过勋章。说了一些感谢的话。但口号实在叫不出来。


        

他和慈父其实不是很熟。以后有机会再说。


        

“张,随时等我们召唤。”


        

“好。”


        

张庸趁机告辞。


        

来自成都机场的DC-3运输机到了。


        

雷达地图显示,驾机的是个陌生人。没标志。但是应该技术非常不错。


        

走出作战室。


        

看到陈诚急匆匆赶来。


        

“少龙。”


        

“陈部长,有事?”


        

“跟我来。”


        

“好。”


        

张庸跟在陈诚后面。


        

上车。


        

离开机场。


        

来到一处不知名区域。


        

感觉像是后世的招待所。又像是某人的公馆?


        

周围很多警卫。都有枪。


        

除了华夏人的警卫,还有部分苏联人警卫。


        

张庸沉默。什么都没问。


        

老蒋在这里。


        

一切等见面了再说。


        

“这边。”


        

“好。”


        

进入一个很大的房间。


        

房间装修的非常奢华。水晶吊灯。波斯地毯。


        

苏联人好像非常讲究这一套。


        

房屋中间有一张很长的会议桌。南北走向。


        

会议桌的两侧,分别坐着中苏双方人员。看样子似乎是在谈判?


        

不过,气氛还是很安静的。没有争吵的迹象。


        

可惜。不是帝林和罗明海开会。


        

否则,他张庸就有机会充分发挥战斗力了。


        

就他目前的臂力,随便砸一个烟灰缸,都能将人当场砸晕。


        

老蒋不在。


        

但是雷达地图显示隔壁房间有人。可能就是老蒋。他在隔壁房间旁听。


        

毕竟是国家元首,一国之君,不可能亲自下场。


        

亲自旁听,说明他很关心。


        

否则,只需要陈诚将结果报告上来即可。


        

谈判的主力,是何应钦。


        

他身边的其他人员,也都是来自军政部的。


        

确实,需要多少援助,需要什么援助,军政部最清楚了。清单也是他们开的。


        

张庸想象不出,请自己来是做什么。难道是俄语翻译?


        

肯定不是。因为现场有翻译。


        

“何部长。”


        

“少龙,坐吧!”


        

“好。”


        

张庸坐下来。


        

心态平和。不急不躁。


        

管他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啥。


        

知道历史大局的人就是这么淡定。完全不需要患得患失的。


        

无论中间的过程多么的困难,最后胜利都是属于我们的。华夏民族会再次屹立于世界东方。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就是这样优越感满满。


        

“何部长,叫我来……”


        

“你先看备忘录。”


        

“好。”


        

张庸凝神聚气。


        

默默看备忘录。


        

然后眼前一亮。


        

居然是一份引进伊-16战斗机生产线的协议。


        

仔细看。


        

确实是伊-16,不是伊-15!


        

是比较先进的单翼机!


        

不是性能落后双翼机!


        

根据协议内容,苏联方面,将会在兰州,或者其他地方,协助建设两条飞机生产线。


        

机器设备、生产资料、技术人员、试飞员,都由苏联方面提供。


        

中方负责提供场地、厂房。还有后勤。


        

没有提及协议生产飞机的数量。感觉就是无上限?


        

“还有这事?”


        

暗暗惊喜。喜出望外。


        

历史书好像没写这茬?


        

不对。


        

有些解密资料有提到。


        

都是吐槽国府空军是如何如何无能的。如何目光短浅的。


        

别人苏联人都愿意提供机械设备,提供生产资料,还有其他一系列的配套,帮忙修建飞机生产线。


        

结果……


        

被拒绝了。


        

拒绝了……


        

绝了……


        

理由是,自己生产太慢了。不如苏联直接提供。


        

你们将生产好的飞机,直接飞过来。我们接手就能用。然后直接投入战场。


        

如果是要自己生产,多麻烦。耗时日久。


        

忽然想到两句话——


        

造不如买。


        

买不如租。


        

怎么感觉特别的熟悉?


        

若有所思。


        

颇为感慨。


        

“少龙,你怎么看?”


        

“我非常赞成引进。”


        

张庸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丝毫都没有含糊其辞。


        

没错。他非常赞成引入伊-16生产线。


        

甚至是巴不得立刻就执行。


        

须知道,那是最新的伊-16,不是伊-15啊!


        

哪怕是伊-15,也是求之不得啊!


        

他不知道慈父为什么忽然那么慷慨。但是,机会必须抓住。


        

为什么?


        

因为,世界局势,瞬息万变。


        

眼下,苏联人还是愿意大力援助华夏的。希望用华夏制约日寇。


        

所以,即使是伊-16战斗机生产线,都愿意赠送。


        

没错,就是赠送。不要钱的。免费。


        

此时此刻的慈父,是真真正正的慈父。一分钱都不要。


        

主打一个,我出钱出武器,你们出人,帮我对付日寇。


        

蜜月期。


        

真的。妥妥的蜜月期。


        

蜜里调油的时候,你要什么,他都愿意给。


        

就像后来的156个大项目……


        

然而,蜜月期总是短暂的。


        

明年的诺门坎冲突,会改变很多人,很多事。


        

在诺门坎冲突中惨败以后,日寇意识到北上不可能,于是改变策略。


        

主动和苏联修好。双方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然后华夏就被无情舍弃了。


        

苏联援助没了。援华航空队也会撤走。


        

这时候还买……


        

只能买屁吃。


        

美援又没开始,苏援又断了。


        

1940年,可以说是最绝望的一年。对老蒋来说。


        

国际援助没有。


        

老汪另立门户。


        

所以,有自己的一条飞机生产线,是多么的重要。


        

发动机是技术难度最高的,估计是无法国产的。只能从苏联方面引进。但是其他部件都可以生产啊!


        

只要在苏联和日寇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之前,想办法搞到足够数量的发动机,以后还是能继续生产的。


        

无论如何,这样的好事,都不能拒绝。


        

“可是……


        

“没什么可是。这件事,我愿意亲自负责。”


        

“经费……”


        

“我负责筹措经费。”


        

“好吧。”


        

何应钦答应了。


        

既然张庸大包大揽,那就这样吧。


        

其实主要是不舍得出钱。前期工作需要好大一笔钱。


        

没有几十万大洋,厂房,还有配套设备设施是无法修建起来的。包括煤电厂之类的。


        

苏联人提供的飞机生产线的确没说要钱。可是煤电厂之类,肯定是需要另外掏钱的。


        

没有电,你怎么生产?


        

“少龙,你真的愿意负责飞机生产线的引进吗?”


        

“愿意。”


        

张庸肯定的回答。


        

判断是陈诚来帮委座询问的。


        

按照张庸的判断,老蒋肯定也是想要的。


        

毕竟是免费的。不要白不要。


        

难得苏联人这么好心。给一份免费的大礼包。


        

但是,其他方方面面,确实也需要很大一笔资金。老蒋也不想掏钱。


        

或者说,他确实没有办法掏出钱来了。


        

国库早就见底了。


        

也就是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财政赤字的说法。


        

否则,国府的财政赤字,恐怕已经是天文数字。


        

都说新中国一穷二白。


        

此时此刻的老蒋,也差不多是一穷二白。


        

“那你负责签署吧!”


        

“好。”


        

张庸也不推卸责任。


        

既然是自己的决定,当然是自己签名。


        

于是摊开备忘录。在需要签名的地方,全部签名确认。同时注明日期。


        

没错。就是我张庸的决定。我张庸会负责到底。


        

但是,在兰州生产,的确有点远。这边的环境也不是很好。


        

宝鸡怎么样?


        

感觉挺好的。


        

也是大后方。


        

修建一个飞机厂问题不大。


        

毕竟是在陇海铁路上。可以方便的铁路运输。


        

当然,备忘录也就是大致的协议。具体细节,以后还要仔细研究的。


        

苏联方面,肯定也会派专家前来帮忙考察。


        

张庸看过横空出世。


        

所以,自己只需要准备好经费即可。


        

经费需要多少?


        

五十万大洋?差不多吧。


        

前期可能就是这么多了。


        

后期如果有需要。以后再说。


        

“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双方交换备忘录。


        

张庸忽然看到何应钦递眼色。


        

“何部长?”


        

“少龙啊,所有油料都要我们提供的。”


        

“油料?”


        

“对。他们那边不提供油料。”


        

“好的。”


        

张庸不觉得里面有什么问题。


        

油料……


        

我有!


        

不对。是系统有。


        

联想到送油料,必须是依靠铁路啊!


        

大西北这边,没有河流,船运无法到达。只能说依靠铁路运输。


        

但是没事。


        

系统既然连军列都能整出来,送点油料怎么啦?


        

小事一桩。


        

何应钦欲言又止。


        

他觉得油料是很大的麻烦。


        

反正,军政部目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既然已经提醒张庸,张庸没反对,那都是张庸的责任了。


        

张庸歪头想了想。


        

好惨。


        

自己又给自己加活了。


        

本来不是自己的事,自己又积极主动揽过来了。


        

完蛋……


        

以后想要躺平都不行了。


        

但是,如果重来一次,他依然会将这件事揽下来。


        

苦点,累点,都是小事。


        

重要的是,在华夏境内搞一个飞机制造厂,造福子孙万代啊!


        

想想就激动。觉得自己做得对。


        

“咳咳。”


        

“咳咳。”


        

房间里面的人出来了。


        

果然是委座。


        

【未完待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