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木脱虫吟。


        

距那黑日血月的天地异象,已过去数日,玉京城中也恢复往昔繁盛。


        

红尘之事,便是如此。


        

百姓睁眼,便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天大的事,日子也总还要过。


        

当然,那茶馆酒肆、市井青楼之间,各种流言也不免开始泛滥。


        

天子失德、大灾征兆…说什么的都有。


        

但在巡城密探将几个倒霉鬼投入大狱后,也没人再敢多言。


        

…………


        

城南,通政坊。


        

六扇门虽隶属刑部,但因多与江湖中人打交道,所以并未安排在衙门集中的北城。


        

那边紧挨着皇城,有些江湖之人胆大包天,若是惊扰了皇亲国戚,总是不美。


        

但毕竟是刑部之衙,三百年的古建屡次修葺,显得巍峨庄严,气度雄浑。


        

黄墙红瓦,如烈日曝晒之色。


        

屋檐斗拱,犹若腾空欲飞之态。


        

后厅内,六扇门总捕头郭安正品着香茗,姿态悠闲,却难掩眉语间疲惫之色。


        

他身形高大,黑发白鬓,五官方正,以行事滴水不漏著称,深得大梁皇帝赵冕信任。


        

就在这时,两名捕头快步走进门。


        

一个是面相憨厚的王捕头。


        

另一人,则灰发独眼,五官阴鸷。


        

“大人,已打探清楚了。”


        

独眼捕头沉声拱手道:“幽州那边江湖人士聚集,皆因有传闻,昔日武林圣地玄都观忽然现身,属下已派了探子前往。”


        

“玄都观?”


        

郭安眉头微皱,“三百年前,圣皇一统九州,封玄都观为护国大教,但这帮老道不识抬举,隐入深山,如今突然现身,怕是不简单。”


        

独眼捕头点头道:“属下亲自去一趟?”


        

“不用,免得打草惊蛇。”


        

郭安摆了摆手,“眼下京城人手紧缺,又出了黑日血月异象,难免有人趁机作祟,过了这段时间再说。”


        

“霍锋,你资历已够,这事盯着点,等风波平息,我会向司徒大人申请,让你补上金牌神捕的位子。”


        

“多谢大人。”


        

独眼捕头压着心中激动,拱手致谢。


        

郭安点了点头,又望向王捕头,询问道:“张彪呢,有没有跑去李府生事?”


        

王捕头连忙笑道:“我去瞧过,这几日都在家闭门练武,老实得很。”


        

“这小子,脑子灵活,是办案的一把好手,就是偶尔爱犯浑。”


        

郭安摇头沉声道:“少年热血,也情有可原,看在他爹的份上,这次便不再追究。”


        

“眼下京城局面,你们也晓得,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


        

“你多看着点他,若有下次,绝不姑息!”


        

王捕头连忙赔笑,“大人放心,那小子知错了。”


        

……


        

城西,怀仁坊。


        

玉京城商贸繁华,除去东西两市乃大宗商品交易之地,不少坊市也各具特色,成为行业汇聚之地。


        

像是集贤坊的坟典行、兴业坊的酒、丰邑坊的丧葬棺材…在京中皆名声响亮。


        

怀仁坊,便是药堂汇聚之地。


        

无论南北地道药材,还是海中鲸香、山中虎骨…都能在这个地方找到。


        

坊东,仁心堂。


        

“人参十钱、白术十钱、茯神十钱…”


        

坐馆大夫再次核对一番后,眉头微皱道:“这位先生,我看你这方子有点像九珍汤,但怎么还加了些伸筋透骨之药?老朽可从未见过这么用的…”


        

张彪笑道:“大夫放心,尽管抓便是,方子自用,不会找你麻烦。”


        

“嗯,好吧。”


        

大夫摇头,将方子递给了伙计。


        

他没少见过这种人,自以为得了什么秘方,多加隐藏,但岐黄之术在于因病施治,同一症状或许就有不同病因。


        

再好的方子不对症,也是毒药。


        

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也懒得说。


        

张彪自然更不会多嘴。


        

这是《三阳经》上记载的方子,其实是用来制作药膳,炖虎骨鸡汤,大补气血。


        

炼气之法可没那么简单。


        

即便按他推测,这天地间将要灵气复苏,也不是凡胎肉体可以承受。


        

否则那会喘气的,岂不是都能修炼?


        

炼气之法,首先要自身气血充盈。


        

内炼五脏,外食奇珍,壮大宗气,通行三焦,以六经为川,肠胃为海,才能渐渐以后天引动先天。


        

直接修炼,怕是会爆体而亡。


        

抓了药,张彪便匆匆往家赶。


        

一个神秘的世界已若隐若现,有着无穷吸引力,其他事情都被他抛到脑后。


        

回到安贞坊家中,当即起锅炖汤。


        

虎骨为主,鸡汤调和,足足炖了三个时辰后,才趁着余温放下药材,小火熬炖。


        

这一折腾,便到了下午。


        

熬好的汤药呈血红色,隐约有些腥膻,粘稠犹如果冻。


        

张彪已是第二次熬煮,熟门熟路,一口口吞下,便立稳身形,在院中站桩。


        

药劲不小,必须行功炼化。


        

他先是站混元桩半个时辰,双掌贴腹,随着呼吸吐纳,顺时针缓缓旋转。


        

没一会儿,肚子中便咕咕作响,好似装了个小蛤蟆,身上皮肤也渐渐发红,汗液蒸腾,头顶冒着热气。


        

张彪只觉自己如同置身火炉,双目发赤,就连鼻中气息,都带着股灼热疼痛。


        

他双目一瞪,摆了个起手势,便演练起了家传武学《追魂手》。


        

拳为阳,拧身旋腰如锤击…


        

掌为阴,正反勾手似牵魂…


        

脚踏子午连环步,时而挺身下劈,如金刚伏魔,时而虚步奔腾,宛如灵兔…


        

一时间,院内尘土飞扬,只能看到一道影子,拳风鼓荡,呼呼作响。


        

半晌,张彪才停下身形,太阳穴憋胀,双目精光四射,几个呼吸才慢慢收敛。


        

他看了看双手,脸上露出微笑。


        

这段时间,《三阳经》虽还未修炼出气感,但气血旺盛已见成效。


        

若此刻与人缠斗,恐怕数百招也不会脱力。


        

不仅如此,精气神也更加旺盛。


        

他这些天已经实验过。


        

若用灵视之眼查看普通物品,之前超过五六次,便会感到精神疲惫。


        

若是黄级一品,也就是两次。


        

并非不能继续,而是一旦使用过度,便会昏昏沉沉,脑子不清醒,遇到危险也无法应对。


        

而修炼《三阳经》后,仅仅数日,使用次数便有所增加,探查凡俗之物,七八次也不成问题。


        

再探查黄级二品的东西,绝不会像上次一般晕过去。


        

想到这儿,张彪又来到灶台前,灵视之眼运转,看下剩下的药汤。


        

八珍气血汤(凡)


        

1:炼气期药膳,大补气血,基础药方。


        

2:材质低下,功效不足…


        

3:炼丹师们穿行于荒山大泽,尝草试毒,追寻传闻中的不死神药,但又有几人能够成功?


        

看完后,张彪有些遗憾。


        

这八珍气血汤,是《三阳经》中最低等的药汤,原本要用些上了年份的灵药。


        

虎骨和鸡汤的品质,也是越高越好。


        

用普通药材替代,根本入不了品。


        

但即便如此,消耗也颇为惊人。


        

一次熬制药汤,需要花费十两银子。


        

这样下去,恐怕几个月就会成为穷光蛋。


        

怪不得说,财侣法地。


        

修行这玩意儿,真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起。


        

看来,还要找个弄钱的路子…


        

正在思索间,张彪忽然眼神微动,望向院外。


        

他现在状态极佳,耳聪目明。


        

即便院门紧闭,也听到外面脚步声。


        

磨磨蹭蹭,犹豫不定。


        

马上就要入夜,是谁还来打扰?


        

张彪眉头微皱,阔步而行,打开院门。


        

看到来人后,顿时脸色一僵。


        

来者是个老妪,青布袍子打满了补丁,身形佝偻,满头银发,脸上全是皱纹。


        

她背着面口袋,看到张彪后连忙放下。


        

打开袋子,里面满满当当全是黑长的菰米。


        

老妪脸色苍白,声音有些局促,“张…张捕头,菰米熟了,老身去采了些给你送过来。”


        

张彪叹了口气,“吴阿婆,快进来吧。”


        

“不了,不了。”


        

老妪颤颤巍巍摆手,随后望着张彪,眼中既有畏惧,亦有期盼,“张捕头,那凶手什么时候问斩啊?”


        

这便是他被勒令休养的原因。


        

此人叫吴阿婆,玉京城外庄户人家,月前老伴与儿子进城卖柴,几日不归,找到时已是残破尸骸。


        

案子没一点难度,知晓者众多。


        

杀人者乃京城一坊间恶棍,名叫萧三。


        

他要用半尺麻布,换人家一车薪柴。


        

吴老汉和儿子自然不愿意,争执中,被这醉酒的萧三当街杀人,用刀抹了脖子。


        

原本只是小事,杀人偿命,一个恶棍而已,抓住了秋后问斩便是。


        

麻烦的是,这萧三乃李府管事侄子。


        

这李家人仗着李贵人威风,在京中横行霸道,没少惹事。


        

有言官看不惯,当庭斥责,但皇上装聋作哑,不仅没扳倒李家人,言官随后也遭人诬陷进了大狱。


        

这案子京兆府不想办,大理寺装看不见,左推右推到了六扇门。


        

张彪上门要人,谁知那门房斜眼一瞥,根本不理会,还多番嘲讽,当时差点发生冲突。


        

他也是怒火上头,用了些江湖手段,将那萧三诱骗出来,在李府门口当场抓捕。


        

这下子,算是得罪了权贵。


        

他如今休假,实则是避风头。


        

听到吴阿婆询问,张彪沉思了一下,“此案人证物证确凿,刑部核查,秋后便会问斩。”


        

“哦,那就好,那就好。”


        

吴阿婆浑浊的眼中满是期盼,颤声道:“多亏了张捕头,老身才得以伸冤,拖此残躯,就是要等那恶贼人头落地。”


        

“若有来生,作牛作马也要报您大恩。”


        

她声音颤抖,再次感谢一番后便转身离开。


        

“吴阿婆,东西您拿回…”


        

张彪连忙开口。


        

但老妪似乎已有些神志不清,两眼茫然,颤颤巍巍一边走,一边喃喃道:


        

“都是命,都是命…”


        

望着那道身影,张彪心中微叹。


        

他知道,吴阿婆已萌生死志。


        

望着那口袋子,一股信息涌上:


        

菰米(凡)


        

1、菰草生江岸,芒芯可为食。菰米成熟后会掉落水中,遇水则炸,采摘艰难。


        

2、帝皇视之为珍品,百姓悉心采摘供奉上宾,谓之“雕胡饭”,有诗曰: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3、绝望的老妇,用它作为人生最后的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