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自从执掌内务府大权以来,铆足了劲猛攀科技树,力图使大秦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初步工业化。


        

在他眼中,冷兵器己经成了过时产物,完全就是在浪费人力物力。


        

但万万没想到,如今国际军火贸易最畅销、最抢手的硬通货,还就是这些他看不上的玩意儿。


        

将作少府的尚方司原本裁撤了大半人手,择其青壮选入冶铁司。


        

结果因为匈奴丘林部的临时订单,陈庆又把淘汰的老弱找了回来,继续干他们的老本行。


        

呲呲呲——


        

砺石圆盘在水力的驱动下,飞速打磨着一柄长约西尺的弯刀。


        

操作的匠工虽然头发花白,但数十年积累的经验和手感都在。


        

没用多少工夫,刀刃在阳光下闪烁着熠熠锋芒。


        

他检查了一遍,随手在旁边的草靶上砍了一刀。


        

三寸长的靶子应声落地。


        

工匠满意地点点头,将弯刀扔在身旁。


        

又赚了一铢钱!


        

他们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好事找上门。


        

先是被裁撤后每个月都有养老金,而今居然还搞什么‘退休返聘’。


        

做一份工能领两份钱!


        

即使沉甸甸的铜钱发到了手里,依然感觉像是在做梦一样。


        

“田师兄,如今每天能产多少把弯刀?”


        

陈庆接到消息,丘林部即将秘密抵达咸阳。


        

货物必须及早准备妥当,免得误事。


        

“侯爷,以如今的人手,只要铁料充足,每天一两千把都做得出来。”


        

“您若是要的多,无非再增添些人力。”


        

“但水力锤锻机是有数的,多做了刀剑,就少做了别的。”


        

田舟意犹未尽地说道。


        

“你当我想重走回头路?”


        

“这是市场需求你懂不懂?”


        

“火器再好,除了供应神枪营,又换不来好处。”


        

“你多做些刀剑,冶铁司上上下下都有肉吃。”


        

“到底哪个划算?”


        

陈庆无奈地说道。


        

“侯爷教训的是。”


        

田舟苦笑着应承。


        

“核算过成本没有?”


        

陈庆问道。


        

田舟略加思索,脱口道:“以成本价论,铁料约莫八文钱。再加上铸造锻打,总共十文钱左右。”


        

陈庆点点头:“还是太贵了。”


        

田舟惊愕地瞪大了眼睛——这还叫贵?


        

市面上一柄精铁兵器,动辄几十贯起步。


        

倘若是名师锻造,价格上百金都不稀奇。


        

但是冶铁司生产一把只需要十文钱!


        

陈庆咧嘴笑笑。


        

知道后世华夏出口卢旺达的大砍刀多少钱吗?


        

仅仅十美分!


        

“除省去刀鞘之外,刀柄也能省则省。”


        

“把硬木换成梧桐木或者别的便宜货,找些皮革的下脚料缠一缠就行了。”


        

陈庆简略地吩咐道。


        

“侯爷,这些弯刀都是外面难得一见的精品。”


        

“如此糊弄了事,恐怕会折损了它的品相。”


        

田舟主动谏言。


        

“什么品相不品相,刀就是用来砍人的。”


        

“只要锋利耐用,比什么都好使。”


        

陈庆没打算浪费太多本钱在这上面。


        

丘林部很穷,拿不出太多东西来换。


        

有就不错了,还想挑三拣西?


        

一匹快马从远处狂奔而来。


        

“侯爷,太子殿下命小人前来通传,有贵客到访。”


        

陈庆纳罕片刻:该不会是丘林部派人来了吧?


        

这么快?


        

“走,本侯随你一同回去复命。”


        

——


        

宜春宫。


        

富丽堂皇的大殿中,茶香袅袅。


        

扶苏的热情招呼,让两位丘林部使节显得更加拘谨且不知所措。


        

“两位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


        

“父皇命先生全权处理此事,他马上就来。”


        

扶苏温和地笑着说。


        

“哦。”


        

“多谢殿下款待。”


        

二人不知道‘先生’是何许人物,但是能得秦国太子如此尊崇,想来地位极高。


        

枯坐闲谈。


        

扶苏对匈奴的风俗饮食颇有了解,加上为人平和谦逊,让两位使节渐渐放松下来。


        

“不知二位一路行来,沿途风物如何?”


        

“北地更冷,百姓可还受凛风霜雪侵袭?”


        

忆起北地监军的往事,扶苏感慨万千,随口一问。


        

“殿下,关内可一点都不冷。”


        

“吾等沿途所见,田地里的庄稼都冒出了新苗,郁郁葱葱极是喜人。”


        

一人像是被戳中了心事,不假思索地回答。


        

“是呀,秦国来年一定物产丰足。”


        

“产出的粮食,不知道能养活多少人。”


        

另一人心酸又羡慕地说。


        

扶苏不置可否,暗忖道:你们莫不成是来大秦化缘的?怎么三句话不离庄稼和粮食。


        

两位使者有苦自知。


        

他们还真想用牲畜换一些粮食来养活部族子民。


        

春秋两季是草原上牲畜的繁殖季节。


        

而今年春天寒少雨,野草长得稀稀疏疏。


        

东胡部又恃强凌弱,抢夺了他们的草场。


        

丘林部现在居无定所,向西迁移又受到其他匈奴部族的阻挠。


        

再不想办法解决,刚产下的牛犊马驹很快就会饿死。


        

即使侥幸活下来,孱弱的体格也熬不过这个冬天。


        

穷途末路近在眼前!


        

“秦国地大物博,怎会短缺了些许粮秣?”


        

“两位匈奴的朋友是来对地方了。”


        

陈庆笑容可掬,昂首走入殿中。


        

“先生,你来得正好。”


        

扶苏欣喜地站了起来。


        

他不太会应付这种场景,父皇也叮嘱过让他从旁学习观察。


        

“微臣未发迹时,乡邻皆称我为及时雨。”


        

“两位可是来自丘林部?”


        

陈庆把随身携带的木匣放在桌案上,细细端详着两位草原来客。


        

衣着、发饰都作秦国人打扮,但是敦实剽悍的体格,以及那股狂放不羁的气息,己经说明了他们的身份。


        

“吾乃丘林部左都侯狐鹿姑,拜见秦国上官。”


        

“吾乃右都侯提呼屠,拜见上官。”


        

两人的态度十分恳诚,见面就一揖到底。


        

陈庆心中明了,丘林部的情况相当不妙,有可能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你们这不是送上门的肥羊吗?


        

“何须如此。”


        

“秦国乃天朝上邦,为天下苍生主持公道,维护世间公义,乃是应有之责。”


        

“东胡暴虐无道,凶残成性,无故挑起争端侵夺丘林领土杀害尔等子民。”


        

“大秦焉能置之不理!”


        

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不光扶苏被震住了,两位使节更是目瞪口呆。


        

“上官……”


        

狐鹿姑想起部族的遭遇,不禁悲从中来。


        

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求上官为丘林部主持公道,否则我部灭族只在旦夕之间!”


        

“快起来。”


        

陈庆影帝附体,一副同情愤慨的样子扶住对方。


        

“大秦在,世间的公义就在。”


        

“本侯一定为丘林部讨还公道,断不会使良善之民遭受荼毒,沉沦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