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拜访歌王


        

烧烤持续到晚上九点才结束,大家说说笑笑,遇到兴头就拿起吉他唱几句,无拘无束。


        

或许这就是这种纪实类音乐的魅力所在吧?


        

当然后期是否入镜上电视,那就看编辑的剪辑。


        

当晚休息一夜,第二天大家集体在餐厅吃早餐,桂林早餐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米粉。


        

据说做工考究,先将上好大米磨成浆,装袋滤干,揣成粉团煮熟后压榨成圆根或片状即成。圆的称米粉,片状的称切粉,通称米粉。


        

其吃法多样,最讲究卤水的制作,卤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风味也不同,但都搭配酸笋,味道很浓。一般分为牛腩粉、三鲜粉、卤菜粉、酸辣粉、马肉米粉.


        

俞冬青要了一碗酸辣粉,味道挺不错。


        

黑子作为节目策划兼主持人是比较忙的,他匆匆走进餐厅告诉大家:“今天咱们的活动是拜访桂林歌王,山歌传承人吴国明先生。”


        

“哈,冬青,这可是的强项,去和这位吴老先生好好对几首歌。”周伟笑道。


        

“别,别那可真是班门弄斧。”俞冬青赶忙回答。


        

做这期节目的时候,俞冬青看过吴国明的资料。


        

吴国明是桂林三塘镇木桥村人,他出生于1931年,至今已经高寿九十有余,依然身体硬朗,依然活跃在山歌创作和传唱的事业上,是GL市唯一的一位国家级“山歌王”,创造了我国歌坛历史上诸多的奇迹。


        

在这样的老爷子面前俞冬青敢造次?


        

吃完饭大家就乘车出发,三塘镇石桥村距离阳朔还是有一段路程,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沿途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最后来到石桥村。


        

下了车,娟娟就忍不住发出感叹:“哇,这里真美!”


        

的确很美。


        

俞冬青他们就站在村头一座石拱桥边,桥边有几棵古树。断桥,古树,流水,很有历史的沧桑感。


        

周围是层峦叠嶂,早晨,山峰,田园,村庄笼罩在薄雾中,俨然一幅水墨画。


        

既然如此美景,当然要拍照留下来,俞冬青赶紧从自己背的帆布包里拿出单反,照起相来。


        

黑子则拿出手机联系吴国明的家人,没过几分钟一个穿着T恤牛仔裤的姑娘就从村落里走了出来,身材苗条皮肤白皙。


        

虽然广西姑娘给人的印象不是很白,但是桂林姑娘例外,桂林山美水美人也美,眼前这位姑娘就是。


        

白净,五官很秀气。


        

姑娘自我介绍说,她是吴国明的重孙女叫吴莉莉,受太爷的安排专门来迎接节目组。


        

“谢谢。”黑子说了句,然后就准备介绍几位嘉宾,没想到姑娘看着俞冬青几人笑着说道:“我见过你们。”


        

“见过?”


        

“在漓江岸边。”


        

“哇你是和俞老师对歌的那位姑娘!”还是娟娟眼尖,认出来了。


        

姑娘倒是很大方点点头


        

呵?


        

竟然这么巧?


        

吴莉莉说起原委来,原来她是广西师范大学民族班的学生,她们的校区距离漓江边不远,有时候出来玩,昨天就是和两个同学在岸上听到俞冬青唱山歌,觉得挺好听,就忍不住对起来。


        

玩了一会就离开了,今天是周末专门回一趟老家,没想到今天会见面。


        

“吴莉莉,你山歌唱的真好听。”娟娟称赞道。


        

“你们对歌也挺好听啊。”吴莉莉回答了句。


        

“是我们俞老师唱的好!”


        

娟娟笑着,指了指俞冬青。


        

姑娘看了俞冬青一眼,有点羞涩,不过很快恢复正常笑着说,你看我,光聊天,咋能你们站在这里呢,太爷知道会说我的,然后就让大伙跟着他进村。


        

石桥村是个很古老的村子,俞冬青一行人走进小巷道,发现里面竟然还有明清时代的建筑,而吴国明就住在一处老宅里。


        

跟着吴莉莉进了大院,只见里面庭院深深,院子里到处都是花草,还有两棵桂花树。


        

“太爷爷,客人们到啦。”吴莉莉冲着堂屋里喊一声。


        

很快,一个须发皆白老人从堂屋里走了出来,穿着一件老式白大褂,显得精神矍铄。


        

众人赶忙招呼,黑子自然是挨个解释,轮到俞冬青这里,老人哈哈一笑:“原来昨天和我重孙女对歌就是你啊。”


        

“唱的不好,见笑了。”俞冬青谦虚道。


        

“外地人唱我们广西山歌不多.走,进去说。”吴国明招呼大家。


        

跟着主人走进堂屋,只见最醒目位置,悬挂了一幅画像,竟然是一幅描绘的是娃子放牛,惟妙惟肖。


        

画上竟然还有一首歌谣:“穷人娃子看牛郎,肚饿山歌当干粮,听我唱歌牛也笑,长大要当山歌王”。


        

看到众人都注视这副画,旁边的吴莉莉解释道:“这是我太爷爷写的。”


        

吴国明就解释起来。


        

原来,他3岁起便跟随母亲学唱山歌,童年时代给地主家放牛为生。在放牛的过程中,他以大地山川为舞台,以牛羊为听众。


        

一边放牛一边唱歌,山歌从此伴随他的一生,至今为止已经演唱了近八十九年。


        

八九十年!


        

听得众人一脸佩服。


        

大家坐定,吴国明吩咐重孙女给大家倒茶,黑子就说起今天的来的目的:是寻找“刘三姐”的歌声。


        

谈起刘三姐,吴国明更是滔滔不绝。


        

“刘三姐是美丽广西的化身,是与桂林山水齐名的文化符号,我将山歌对唱的形式创作山歌,将刘三姐和桂林八百多个山水景点巧妙地结合起来,创作了一系列山歌。”


        

“哦?吴老先生,唱几句让我欣赏欣赏?”俞冬青来兴趣了。


        

吴国明也不客气,亮起嗓子唱起来:


        

河水长流水会升哎


        

三位三位先生会姓名


        

百花争春我兑现唻


        

别看人家已经九十多岁,照样唱起歌来中气十足,获得大家一片热烈的掌声。


        

“吴老先生,您能教我们唱吗?”娟娟在边上说道。


        

“好,好”吴国明一脸皱纹都展开了。


        

心头不见桃结果哎


        

心里不见梨花开。


        

春采也干对歌来。


        

看你也是一寸彩


        

堂屋里,大家跟着唱起来。


        

感谢锡城雪二狼的打赏,感谢灵魂付叔


        

大杉求一首、书友20210301104147390038、字cui、宋王、书友2021030110649117736、狼rr、bbmm、邹建华阅读01的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