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定当竭尽全力,必不辜负侯爷的厚爱。”


        

画饼嘛!谁不会。


        

百姓以利诱之,小管理加官进爵,也就这点事。


        

不过郑雄的承诺大部分都能兑现,跟那些只会画饼的有明显的区别。


        

饼也画了,郑雄便离开了。


        

没走多远,堤岸传来了一阵惊呼之声,随后整个堤岸都是感谢郑雄的声音。


        

热情高涨,不错。


        

郑雄没有在意,转头就回家了。


        

又是一天清晨。


        

郑雄罕见的没有赖床。


        

早早洗漱,便去了衙门。


        

天色灰蒙蒙的,中雨变为了阵雨,时下时歇。


        

天气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看样子近期就能停了。


        

处理了下公务,没啥大事。


        

江堤传来的消息也是利好居多。


        

没有江水倒灌的迹象。


        

倒是十六楼,里面的豪商富户依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又给郑雄带来了不少的收益。


        

郑雄大手一挥,将这笔钱全部送去了药局。


        

通判这里也传来了好消息,正在给郑雄禀报。


        

“侯爷,昨日放出的消息,当晚就有了回信,今早就有几人跟下官联系,愿意运送材料过来。”


        

“只是河运受阻,连日暴雨运输不便,希望侯爷再将收购的价格往上涨涨。”


        

瞥了眼郑雄的脸色,还好,脸色如常,看样子没有怪罪的意思。


        

“要涨就给他涨,高出市价三成来收购,并以三成封顶,还不想送的话就算了。”


        

奸商嘛,惟利是图。


        

能从自己这里捞到好处,绝对不会管你死活。


        

郑雄看的挺开。


        

一时之争,误事就不值当了。


        

等自己缓过来,吃了我的,早晚叫你吐出来。


        

“是,侯爷。”


        

“你待会再辛苦一下,派人将城内卖石灰石的地方,先买完,然后送到官窑山那里,本侯有用。”


        

“遵命。”


        

将应天府的事情安排好,郑雄便向着官窑山的地方走去。


        

栖霞山里栖霞寺。


        

官窑村里官窑山。


        

栖霞寺东边三公里处就是官窑山所在。


        

官窑山这块地方,整整有一百一十处窑址,十一座烧坑,基本上能够满足郑雄的需求。


        

而且现场还留有大量的黏土,足够郑雄现阶段烧制一些水泥试验一下性能了,也可以进行小批量的先行烧制。


        

身着官服的郑雄,气场很强大,加上带来的佐官跟在郑雄的身后,那气场没得说。


        

刚到官窑山,此地负责的总甲便小跑了过来,给郑雄几人行礼。


        

“拜见大人,下官是此地总甲余奇林,不知大人此来所为何事?”


        

有眼不识泰山,郑雄没急,佐官却是急了。


        

“瞎了你的狗眼,现在站在你面前的是医侯,现为应天府府尹大人,来你这里,还要向你请示吗?”


        

目瞪狗呆,过来不说,这不是害自己吗?


        

“不知侯爷大驾光临,下官未曾远迎,还请侯爷恕罪。”


        

烦恼啊!本想低调的与你们相处,奈何条件不允许。


        

那就不装了,摊牌了。


        

“起来吧!”


        

“多谢侯爷海涵。”


        

“嗯,给本侯介绍一下这里的情况,陪本侯进去看看。”


        

“是,侯爷请。”


        

“对了,待会还有东西送到,你安排人接收一下。”


        

余奇林刚刚挪动步伐,连忙停下,对着一旁的手下叮嘱了两句。


        

“好了,侯爷请。”


        

“嗯。”


        

有了余奇林这个向导,整个官窑山内里的窑厂清晰的浮现在郑雄的面前。


        

窑厂昨日让府丞打过招呼,现在都已停工。


        

一路走来,少了点烟火气。


        

一圈逛完,通判弄过来的石灰石也送到了官窑山。


        

一处烧坑,郑雄正在指挥烧制。


        

“把石灰石放在这个烧坑,黏土放到那边,火候你们掌握好,烧黏土的温度弄高点。”


        

“石灰石烧熟,你们懂不懂,知道怎么烧吗?”


        

这个真不知道,完全凭感觉来。


        

一回生,二回熟。


        

急不来的。


        

“侯爷,您先去歇歇,等烧好了,下官给侯爷您送来,您看可好。”


        

外行指导内行,余奇林有些受不了,想将郑雄给打发走。


        

高温烧人,郑雄欣然同意。


        

“本侯去那边凉亭等你,你这边上点心,记住火候是关键,大概烧个一个时辰,把握好时间。”


        

“明白。”


        

百无聊赖,有点闲。


        

郑雄在苦等了两个小时以后,终于等到了成品。


        

石灰石还是雪白的模样,用小锤轻轻敲击,立马开始碎裂。


        

微微揉搓,就成了一堆细粉。


        

黏土则不同,烧过以后,不出意料,很硬。


        

梆硬的那种。


        

郑雄没有兴趣研究这个,把余奇林又叫了过来。


        

“把两者敲碎,磨成细粉,弄好了在送过来。”


        

上面一句话,下面跑断腿。


        

累。


        

没过一会,半成品的水泥粉末出现在郑雄的面前。


        

拿出一个小瓷杯,按三比一的比例混合,然后搅拌均匀。


        

最后,拿起水杯倒上水,古代版的水泥算弄好了。


        

只是效果还需要检验。


        

将用水搅拌后的水泥倒在地上。


        

等它硬化的过程有点漫长。


        

这个期间,郑雄又把余奇林叫过来。


        

“火候问题,本侯也搞不清楚,你接下来凭感觉用不同的温度,多开几口窑,确定温度。”


        

“弄好了,再送过来。”


        

么得丝毫办法。


        

余奇林则亲自坐镇官窑厂,感受温度的变化。


        

又是一个时辰过去,郑雄的面前,此刻正摆放了好几种样品。


        

如法炮制,刚送过来的几个样品成了灰,如愿成为了实验品。


        

做上记号,完美。


        

水泥风干生效的时间有点长。


        

时间在等待中又过去了一天。


        

检验成果的时候到了。


        

拿出做试验的几种不同型号水泥,郑雄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一一进行了测试。


        

没那么多花里胡哨,谁最硬,谁就是水泥。


        

梆梆几下,优胜虐汰。


        

最后留下了一块硬度比较高的,拿在手中把玩。


        

“这个编号的温度,你清楚吗?”


        

“清楚,下官做了记录。”


        

“那就按照这个标准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你们不要有任何顾虑,全力开始烧制。”


        

“是,侯爷。”


        

“你们也不要有什么后顾之忧,以后这里按照药局和一建,薪酬也是每天二十文。”


        

“你们只需要做好本侯交代的事情就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