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雄这小子最近在干嘛?”


        

“建房,造物,发钱。”


        

听到发钱两个字,老朱的嘴角一抽,有点淡淡的忧伤。


        

“这才几天,怎么发的?都给了吗?”


        

“给了,十天一结,发了大概万贯左右。”


        

败家啊!


        

习惯了拉徭役当免费工人,突然多出了这么多开销。


        

真要是将这模式推行的话。


        

老朱真的想都不敢想会怎么样。


        

“就在昨日,医侯拿着万贯钱财,摞成了一座小山,当面发放的。”


        

“嗯,郑雄也在吗?说了什么?”


        

拿在手中的奏章微微一顿,老朱眼神如常,双耳却是支楞起来了。


        

“在的,说是陛下和太子授意,叫他们感谢圣上和殿下。”


        

悬着的心放下,老朱迅速批阅完奏章,将奏章方向一边。


        

“小小年纪,花花肠子不少。”


        

嘴上这么说,老朱的脸色却是高兴的表情。


        

随手拿了一份奏章,老朱继续说道。


        

“你盯着点,人多眼杂,莫要让他陷入危境。”


        

“多派点人去保护。”


        

“是。”


        

等毛骧走后,老朱先是点头,又是摇头,楠楠道。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仅凭数万徭役,怕是不成的。”


        

“出乱子倒是有可能,改明得调一支大军就近看顾。”


        

不出郑雄所料,老朱确实起了猜忌之心。


        

不过补救到位,没有引发什么严重的后果。


        

逃的了一劫,郑雄没有逃过另一劫。


        

中书省,右丞胡惟庸拿起一份工部上书的奏章。


        

微微品读,了解了内容以后,批奏几字,便盖了印章。


        

中书省权力很大,设官任职、发布政令、颁行法律、封驳章奏以及兵刑钱谷各项无所不统。


        

一切命令及章奏,均由中书省呈转颁发,否则即属违法。


        

中书丞相更是位处皇帝一人之下、百官之上。


        

胡惟庸作为右丞,汪广洋不管事,不惹事,基本上已经能够行使左丞的职能。


        

这么一件小事,胡惟庸批奏完,便通过了。


        

随后找来书吏,写了几份文书,加盖印章,发往各州府。


        

郑雄这里在意识到失态以后,近些时日颇为低调。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每日三点一线,府衙和家里来回往复。


        

将财权的收归发放握在手里以后,其他的权利没有多做更改,让手下人自行处理。


        

过上了甩手掌柜的日子。


        

每日看着账单上越来越多的钱财,日子过得也比较轻松。


        

有钱,才有底。


        

没有什么是钱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没有,那就加钱。


        

财政大权,郑雄也进行了细化。


        

府衙里,分为两个库房。


        

和朱标合伙的茶叶项目,没少赚,这个风险比较小,被单独存放。


        

十六楼的产出,不用想,惦记的人多,郑雄也不敢拿他们的操守来赌。


        

所以也是单独存放。


        

这样就算一个没了,另一个也能让自己在府衙的日子能够过的舒服点。


        

而教坊司的收益,郑雄大多都发放到一建还有新建的食堂公司。


        

保障他们的所需以外,也是分散风险。


        

让别人没那么容易从自己手里讨便宜。


        

一切进行的很顺利,事情也在向着自己预料的方向发展。


        

即使是惹人眼红的十六楼,也是风平浪静,没有一个人找麻烦。


        

哪怕是一丁点的质疑声都不见了。


        

这日,郑雄正在府衙躺尸。


        

房内,四面放了好几个盆,里面放有冰块,进行防暑降温。


        

日子过得很是舒坦。


        

“咚,咚,咚。”


        

“进来。”


        

房门打开,冒出一股热风。


        

来人轻手轻脚的将屋门关上,转过身来,便对着郑雄行礼说道。


        

“侯爷,小的有一事禀告。”


        

“什么事?”


        

郑雄从躺椅上起身,坐在椅子上,等着府丞说明。


        

“下官本不该提,但是又不吐不快。”


        

“不该提就别提。”


        

额,真是狗啊!一点机会不给,给整不会了。


        

府丞硬着头皮说道。


        

“这不光是下官一人,府衙内的声音也很大,所以下官特来请示。”


        

郑雄的脸色如常,饶有兴趣。


        

“说说看。”


        

松了一口气,府丞连忙说道。


        

“盖因一建那里,得侯爷厚爱,不光在兴建房屋,还有食堂供饭,所以下面人的意思,也是希望侯爷能够在府衙同样如此。”


        

提升了徭役的待遇,还是牵一发动全身了。


        

别处没有反噬,就算是有,也没啥大事,顶多心里不平衡,却是不敢对着来。


        

还在处理范围之内。


        

郑雄没想到,自家却是先闹腾起来了。


        

厚此薄皮,更别提还是体制内的官员。


        

同样是在郑雄的手底下干活,心里落差就有点大。


        

索性还在预料之内,郑雄也有意改善,便回道。


        

“自己去核算府衙人手,该建多大的食堂?该给什么样的伙食标准?”


        

“都给本侯算好。”


        

“到时候拿好预算,交于本侯盖章,之后我会通知一建和食堂来准备,将钱在府衙的帐本进行划扣,送去。”


        

“至于造成什么样,合不合你们的想法,也就只有这一次机会。”


        

“都是你们选的,本侯不会干涉了。”


        

“是,侯爷。”


        

来时还以为是一场坏差事,没想到这么容易。


        

这下走路都带风了。


        

没过多久,府丞拿着预算过来。


        

几百贯,小意思。


        

郑雄大手一挥,便盖了印章。


        

让府丞拿钱送去了一建和药局。


        

不远处的一处住房,被一建给买下。


        

将其改造了一番,就给当成了府衙的食堂。


        

随后药局的食堂进驻,彻底解决府衙的吃饭问题。


        

整个过程,还不到十天的时间,便已完成。


        

缺这么一口吃的吗?不缺。


        

准确的是只要是官都不缺。


        

因为俸禄要是用来吃饭,根本吃不完。


        

吃住不愁,不代表能过上好生活。


        

谁还不想日子过得舒服,能省一点是一点。


        

多一份口粮,也能多养活一个人。


        

其实古代的工作餐,一直都有。


        

战国时期,孟尝君为三千食客提供食宿。


        

隋唐时,官员们的工作免费午餐制度也在这时出现,称为“堂馔”,又称为“廊飡(廊餐)”,食物也很丰富,有这个待遇的是宰相一级的高级官员。


        

其他官员的工作餐标准按级别而定。


        

老朱也有,但是仅在上朝的的时候有,偶尔提供一顿午饭。


        

其他的,也就是对清廉的官员提供一点补贴。


        

后来,财力不支,都给废除了。


        

地方的机关食堂也就宋朝,依靠财力,能够进行推行。


        

郑雄这里,建造的机关食堂,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