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9月26日。


        

“喂,杨总吗?”


        

“我是江陵的张山。”


        

机械厂指挥部里,杨小涛拿起电话,听着里面的声音。


        

如今,江陵机械厂的电话是一天一次。


        

没别的,起落架的生产还是没有着落。


        

先前解决了材料问题,又解决工艺问题,前一阵又帮忙解决了机床问题,可到现在,还是没有拿出成品。


        

如今,距离任务结束的时间,就剩下62天了啊。


        

正好两个月。


        

杨小涛要说不急那才怪呢。


        

“张主任,我是杨小涛。”


        

“杨总,我们经过上次的教训,我已经找到了问题所在。”


        

“什么问题?”


        

“液压油,使用的液压油达不到要求。”


        

张山说哈声音中没有太多兴奋,因为这样的对话已经进行的太多了。


        

这段时间跟杨小涛也算是熟悉了,只要打电话,直接说问题。


        

客套,没用。


        

有问题了,大家一起想办法。


        

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做出来。


        

“液压油?有什么办法没?”


        

杨小涛想到很多问题,唯独没有想到会是油的问题。


        

“我们已经跟上级联系了,正在寻找合适的液压油。”


        

“好,有消息一定要跟我说。”


        

“明白。”


        

简短的交流后,杨小涛挂断电话。


        

此时,再看指挥部墙上的信息,大部分已经完成,不少信息栏上都贴上了大大的红星。


        

这代表着,这一部分部件已经送到了机械厂,而且经过验收已经合格。


        

还有一些正在进行中,不过也都到了末尾。


        

现如今,让杨小涛着重关注的,一个是柳州机械厂的蒙皮,一个就是刚才的江陵机械厂起落架。


        

起身,在指挥部里来回走着,杨小涛松开领口的扣子。


        

时间进入到九月,四九城已经没了原先的热度,却让杨小涛依旧心烦。


        

飞机是一个整体,哪怕缺一个部件,都可能影响到飞行。


        

所以越到最后,他越心急。


        

“杨总,柳州那边打来电话,已经完成了一半机翼蒙皮的生产。”


        

这时候,娄晓娥从外面跑进来,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杨小涛。


        

“生产出一半了?检测没有?”


        

“检查了,是郭科长亲自说的,没有问题。”


        

娄晓娥说完,杨小涛笑着挽起袖子,“这是个好消息。”


        

“让他们好好干,争取将另一半做出来,然后赶紧送过来,这边就等着组装了。”


        

娄晓娥听了脸上也露出笑容,然后快速跑出去。


        

“老吴,刚才收到消息.”


        

杨小涛走出指挥部,来到一车间,看到正在一旁查看进度吴喆。


        

“这是个好消息,不过我更担心起落架的事。”


        

“这玩意要是作出不出来,咱们飞机就像是没有腿,跑不动,飞不了的。”


        

杨小涛嗯了一声,随后将张山说的情况复述一遍。


        

“液压油?这”


        

吴喆也没想到问题会出现在液压油上,这玩意不都一样吗?


        

反正他们以前设计飞机的时候,用的都是一样的装备。


        

“不知道后勤处那边有没有合适的。”


        

“但愿有吧。”


        

杨小涛心里也拿不准,只希望秦老那边给点力。


        

“对了,老吴。”


        

杨小涛想到什么再次开口,“说起这润滑油的事,我问一下,咱们的飞机用油都是一样的吗?”


        

吴喆立马点头,“对,国内能够提炼加工石油的就那么两家,所以飞机的航空燃油都是一样的。”


        

杨小涛听了皱眉问道,“我觉得,咱们的飞机,可能不一样。”


        

闻言,吴喆错愕。


        

可很快就反应过来,然后一拍脑袋,“我去问问去。”


        

说完就往外跑。


        

杨小涛也没拦着,心里也在琢磨着航空燃油的事情。


        

这玩意,肯定比寻常的汽油要好,最起码要燃烧快,温度高,不然怎么带得起发动机?


        

“希望能够有吧。”


        

心里想着,杨小涛将目光放向前方正在组装的飞机骨架。


        

如今,机械厂的加工任务已经趋近尾声,他们能做的,也就只有等待了。


        

金陵,14所。


        

王晴看着月份牌,神情严肃。


        

不过,在这严肃中,又有一抹惆怅。


        

预产期,马上就要到来。


        

可答应的任务,还没完成。


        

两个月啊,已经快一个月了,可研究还是没有突破进展。


        

好在下方的各个工厂也都配合着,让研究还能持续。


        

“这孩子,要是晚一个月,该多好啊。”


        

想到生完孩子坐月子,王晴心里就忍不住的感慨。


        

“主任,数据出来了。”


        

就在王晴愣神的时候,扶着检测数据的小李快步跑过来,神情很是兴奋。


        

“快,快给我看看。”


        

王晴急切间想要站起来,可还没等她起身,就感觉到身子一沉,然后连忙捂着肚子坐下。


        

“主任,主任。”


        

小李急切说着,王晴坐了一会儿,摆摆手,“没事,你说下结果。”


        

“好。”


        

小李你这报告,快速讲解过说出来。


        

王晴听了脸上露出笑容,神情很是激动,“对,这个方向是对的。”


        

“你看,这几次的实验数据都说明,一次比一次准确。”


        

“我估计,再来几次实验,就能找出最合适的配比。”


        

“你去跟所长说一下,实验不能停,最好要两次一起进行,这样还能节省时间。”


        

小李听了立马拿着报告跑出去。


        

王晴等小李出去,再次抚摸着肚子,“宝宝乖哦。”


        

“妈妈虽然很想很想看到你,但,听妈妈的,再待一段时间,好不好?”


        

……


        

10月1日。


        

国庆这天,整个机械厂依旧在忙碌中。


        

除了部分工人参加集会,欢度国庆,其他人仍旧在岗位上奋斗。


        

杨小涛同样没有离开机械厂。


        

不过他见到了从沪上过来的姜大勇。


        

这次沪上汽车厂送来十八辆小轿车参加国庆,获得了上级的肯定,据说这十八辆车会用来接待外宾使用。


        

这让沪上汽车厂可是威风了一把。


        

在老金的陪同下,姜大勇在机械厂逗留了一天。


        

期间也去车间参观了,只是原本兴致勃勃的老姜同志,在全程下来后,脸上的骄傲就没了。


        

10月10日。


        

机械厂的任务总算是完成了。


        

机身的架构已经完成,油箱也已经安装到位。


        

为此,杨小涛特意在食堂里,开了一场简单的庆祝会。


        

与会参加的不仅有陈老,还有刚刚从联盟那里回来的鹏总。


        

会上鹏总发言,鼓励大家再接再厉。


        

轮到杨小涛的时候,直接将机械厂的奖励说出来,霎时间整个食堂都差点掀翻了。


        

一百到五百元的津贴补助,这


        

哪怕是最少的一百块,都值得一家欢庆了。


        

更何况突出贡献,奋斗在一线的人,大部分都能获得五百元,这足以媲美过年福利了。


        

不,应该是好几年的福利啊。


        

会议结束,众人放了半天假。


        

第二天,再次回归车间,进行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生产。


        

10月13日。


        

好消息再次传来,飞机驾驶舱已经做好,并且运送到机械厂。


        

10月14日。


        

沪上机电厂传来消息,发电机、线路、通讯等器材完成生产,已经装车运送到机械厂。


        

10月15日。


        

柳州机械厂已经完成蒙皮的生产,相关人员已经押送装车。


        

10月16日。


        

沪上玻璃厂实验已经完成,生产出来的航空玻璃,完全符合杨小涛提出的各种要求。


        

在此次研究中,一共攻克了六个难题,据说研究所里的一个技术员三天时间写了四篇论文,其中对玻璃的研发生产做出巨大贡献。


        

杨小涛了解后,吩咐玻璃送来的时候,一定要让这人来机械厂,他要当面感谢。


        

10月20日。


        

飞机蒙皮到达机械厂。


        

“杨总,这位就是宋飞同志。”


        

车间门口,郭亮站在杨小涛跟前,对着面前的中年汉子介绍道,“这位就是您经常挂在嘴边,百闻不如一见的杨小涛,杨总。”


        

宋飞连忙上前伸出右手。


        

杨小涛同样用力握住,“老宋,电话里听到声音,我还以为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呢。”


        

宋飞听到杨小涛爽朗的笑声也笑道,“杨总,我也没想到您这样年轻。”


        

杨小涛摆摆手,“我这还没刮胡子呢,要是刮了更显年轻。”


        

“哈哈~~”


        

双方见过,随后杨小涛将一起来的机械厂众人迎接进去。


        

车间里,众人开始将安装蒙皮。


        

一个个铆钉不断落下,看上去密密麻麻的,很是壮观。


        

“杨总,这飞机到底是个啥样子?”


        

宋飞看着忙碌的人影,又看看几乎成型的飞机,不由好奇问道,“我们做了一顿,也不知道做了个啥东西。”


        

杨小涛看着已经有了雏形的飞机解释道,“这是一款用于高速高空的拦截歼击机。”


        

“飞机由两个人操纵,然后由两台发动机提供助力”


        

等杨小涛解释完成,宋飞这才问道,“现在还缺啥?”


        

“还缺不少,不过我们还有时间。”


        

杨小涛自信的说着,不过心里的担忧比以往更多。


        

10月28日。


        

配套设施逐步到位,武器系统由七机部送达,当场开始安装。


        

10月31日。


        

十月的最后一天,距离完成任务还剩下28天。


        

杨小涛看着墙壁上的倒计时,有些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多写几天,哪怕写个150天,鹏总也不会介意吧。


        

可偏偏就写了120天,搞得自己现在有种下不来台的感觉。


        

回顾四周,看着指挥部墙壁上剩下未完成的任务,杨小涛紧握的手,越发用力。


        

“起落架,还没解决。”


        

吴喆红着眼,来到一旁说道。


        

杨小涛点头,“是啊,后勤处那边也快疯了。”


        

“秦老更是给我打了三遍电话,询问技术参数到底确不确定!”


        

杨小涛拿出烟,两人点上。


        

“我知道秦老的意思,哪怕只是稍微改动一下,他们就能做出来。”


        

“可~~~”


        

吴喆听了点头,“我明白,这东西不能随便改,因为改了,就会有意外。”


        

“是啊!”


        

“就是差最后一哆嗦了,不能前功尽弃。”


        

杨小涛说完,就拿起桌上的杯子喝水。


        

指挥部里,一阵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