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城的位置非常重要,高句丽自然不能放任其被唐军攻克。


        

而高句丽并未与唐军进行过大规模决战,对唐军的了解更多的是来自于收集的情报。


        

除此之外更加重要的一点在于,高句丽人有数十年前成功击败隋朝百万大军三次勐攻的胜利作为底气。


        

在他们看来,隋军与唐军的来源差不多,很自然是就将其套入其中。


        

最后一点就是,高句(勾)丽人认为自己比唐军更耐严寒,寒冬之中作战更具优势。


        

在高句丽真正掌权的权臣渊盖苏文野心极大,想要通过寒冬野战击溃唐军主力。


        

如此一来,只要击溃了唐军,那些溃兵想要在这寒风大雪之中逃亡千里回到幽州,那纯属在做梦。


        

若是数十万唐军葬送在冰天雪地之中,说不得高句丽还能有窥视中土的机会。


        

渊盖苏文野心勃勃,想要一战搞定大唐主力,甚至拿下李二进而窥视中土。


        

毕竟以前打赢过,就觉得现在还能打赢。


        

与高建武和解之后,两人拼拼凑凑的拉出来了一支十余万的兵马。


        

这基本上就是整个高句丽此时全部的野战机动力量。


        

因为天寒地冻行军困难,他们一路艰难跋涉到了腊月里,才算是赶到了辽东城附近。


        

得知辽东城还没有被攻陷之后,渊盖苏文大松了口气。


        

若是辽东城已然失陷,那这次的冒险出击就失去了基石。


        

辽东城东南四十里的一处山岗上,渊盖苏文与高建武并马而立。


        

看着远处密密麻麻的唐军军营,高建武放下手中从大唐高价走私来的单桶望远镜,忧心忡忡的询问“能打赢吗?”


        

同样放下单筒望远镜的渊盖苏文,沉声回应“损失了那么多来到这儿,肯定是要打的。”


        

他们从各地集结兵马再赶到这里,沿途损失的兵马何止数千之众,运输补给的后勤民夫损失的数量更是数倍于此。


        

这个时候若是不开战就返回,那可真是成了大笑话。


        

“现在机会难得。”


        

渊盖苏文伸手指着唐军军营方向“大唐的皇帝就在那边,这是高句丽最好的机会。”


        

他的心中幻想着能够击败唐军主力,甚至能够射瞎李二的眼睛,再一路追击到长安城去,那富庶的大唐的一切都是他们的了。


        

眼见着高建武还有些犹豫,心中鄙夷的渊盖苏文,面上却是正色劝说“现在天寒地冻,天时在我。唐军千里远征,却是连辽东城都没能攻下,地利在我。我军将士保家卫国,人和在我


        

。”


        

“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我高句丽,一定能赢的。”


        

打了一管鸡血,渊盖苏文吐出口白气“我们都知道唐军为何要冬日里进兵,若是不能赶走他们。等到春日来到...”


        

“知道了。”


        

面色铁青的高建武调转马头“那就战!”


        

高建武的实力一般,只有四五万人马,其他的兵马都是属于渊盖苏文的。


        

原本历史上过两年高建武就会因为争权失败,从而被渊盖苏文灭掉。


        

只是现在事关高句丽生死,只能是先行携手一起抵御唐军。


        

高句丽这儿忙着准备与唐军决战的时候,唐军这儿自然也没有闲着。


        

大帐内的李二,正在与一众将领们商议作战流程。


        

面对如此一场必将名垂青史的灭国之战,众人都是异常踊跃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哪怕是年轻的薛仁贵也是大声向着李二阐述自己的观点。


        

等到大家纷纷说完,李二的目光落在了角落里坐在马扎上闭目养神的李云泽。


        

“子厚,你有什么想说的?”


        

李云泽睁开了眼睛,平静的开口说道“主攻渊盖苏文所部。”


        

李二挑挑眉问道“为何?”


        

“渊盖苏文是权臣,与高句丽王高建武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若是大唐不来打,他们自己就会内斗起来。”


        

“渊盖苏文实力更强,打垮了他的兵马,就算是让他侥幸逃回去,也必然是要立刻对高建武动手。”


        

这话说的薛仁贵很是不解“这是为何?”


        

李云泽扫了他一眼“因为失去了实力,渊盖苏文无法再压制高建武,如果不想完蛋的话,那就只能是先下手为强。”


        

薛仁贵还待再问,那边李二已然是开口说道“就这么办。”


        

两边都在摩拳擦掌期待着决定国运的决战,也都认为自己能赢。


        

高句丽的信心来自于他们认为的天时地利人和,以及之前击败隋军的信心。


        

而唐军的信心,则是来自于他们那充分保障的后勤,打服了四周诸国的实力,以及皇帝御驾亲征带来的高涨士气。


        

两天之后,漫天纷飞的大雪终于逐渐停歇,天空之中乌云散去露出了难得一见的阳光。


        

两边不约而同的提前做饭,然后一支支兵马开出了营地,往两军中间的空旷之地聚集。


        

唐军并没有展现出自己的兵力优势来,因为要留下足够的兵马封锁身后的辽东城,出战的唐军数量并不比高句丽的援军多多少。


        

不过等到双方列阵完毕,差距很快就直观的展现出来。


        

唐军基本上都是在棉服的外面套着铁甲,皮帽皮手套皮靴全都齐备。


        

而高句丽这边的披甲率只有不到八成的样子,这其中铁甲的披甲率也就是刚刚过半而已。


        

这还是这些年里,高句丽不惜一切代价通过走私的方式,从大唐弄来众多铁制品融了之后重新打造的。


        

最重要的甲胃数量上,自然是比不上唐军。甚至就连质量也不行。


        

唐军基本上是以水利锻造的板甲为主,而高句丽却是以鱼鳞甲与链甲为主。


        

原本渊盖苏文以为唐军会被寒冷的天气给折磨的狼狈不堪,可临阵的时候却是愕然发现,唐军的气势很盛,完全没有因为天寒地冻,以及想象之中补给无法及时运来而萎靡不振的模样


        


        

在渊盖苏文看来,唐军的补给要从千里之外的幽州,在这种寒冷的天气条件下艰难的运送到前线。


        

考虑到唐军的人数,需要的补给量是极为庞大的,难度自然也就更大。


        

他怎么也没想到,唐军的补给队,竟然真的能够满足这么多唐军的需求。


        

渊盖苏文不知道的是,李云泽为了支持这次唐军作战,将这些年来大唐培育出来的夏尔马,几乎都给集中到了幽州这里。


        

数以万计的夏尔马,拖拽着一辆辆经过特殊改装,类似爬犁的货车从幽州将海量的军资送到前线。


        

为了维持这条运输线,每个月损失掉的夏尔马就高达上千匹之多,真的是让负责养马的心痛到哭晕过去。


        

只不过李云泽与李二对此都是无动于衷,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养了这么多的夏尔马,为的就是在这种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如此不惜血本的结果,就是在今天决战的时候,唐军能够维持住自己的战力。


        

甚至于,早上出战之前唐军吃的都是热食,肉干奶酪只要能够吃得下,想吃多少给多少。


        

相反,高句丽这边哪怕是本土作战,后勤补给能力却是远不如唐军,他们出战之前普通军士也就是吃的干粮而已。


        

两边的种种差距,单个来说还不至于有太大的影响,可不断叠加之下的效果却是最终会体现在战场上。


        

李云泽没有披挂上阵,而是拢着手站在了观战台上看向战场。


        

对面高句丽的军阵,中军飘扬着的是其国主高建武的旗帜,而渊盖苏文的兵马则是分配在了两翼。


        

略作思索,李云泽就明白了渊盖苏文的打算。


        

这是想要用高建武作为诱饵吸引唐军的主攻,毕竟是高句丽的国主。


        

然后他趁着唐军主力勐攻高建武的时候,出兵侧击唐军两翼。而且看他把骑兵主要集中在左翼,还有着抓到机会就快速突击李二所在中军的打算。


        

“呵。”


        

看穿了渊盖苏文的部属,李云泽坐在马扎上环抱膝盖掂着腿“李二可不是叫门战神,这点把戏对他没用。”


        

渊盖苏文的打算是美好的,可关键问题在于能不能做到。


        

说起高句丽也是倒霉,之前在深山老林里蛰伏数百年,低调发展慢慢的积攒实力开始崛起。


        

等到国力进入爆发期之后,却是当头遭到了曹魏的暴击,连都城丸都城都被毁掉了。


        

也就是当时曹魏以为高句丽已经就此灭亡了,所以退兵回去了。否则的话,也就没有以后高句丽的事儿了。


        

高句丽舔着伤口再度蛰伏百年,等到中土大乱的时候,重建了丸都城不说,还逐渐吞并了辽东四郡。


        

然后打百济,打新罗,打契丹,打夫馀等等,成为了当地一霸。


        

太过高调的结果,就是先后被高洋,宇文邕,杨坚等人连番暴打,连国都都被接连摧毁过多次。


        

也就是打赢了杨广而已。


        

当然了,历史上也是抗住了李二的亲征,不过等到李治时期,在高句丽国力最为强盛的时候,依旧是被大唐所消灭。


        

现在的话,用不着李治,李二自己就决心灭了高句丽。


        

战斗开始后,唐军果然如同渊盖苏文所想的那样,主力都去集中攻打中路的高建武,看样子就像是在争抢阵斩高句丽国主的大功劳。


        

而且唐军右翼这边表现的较为虚弱,与渊盖苏文的骑兵集团冲了几轮后,表现的力不从心。


        

渊盖苏文认真观察之后,断定自己等待的最佳战机终于出现,当即毫不犹豫的带着数万骑兵,宛如涛涛洪流一般绕过中间的主战场,直奔李二的大纛而来。


        

这要是换做叫门战神,估摸着已经可以开始跑路了。


        

可惜渊盖苏文面对的是李二,几百个皇帝之中最强横的马上皇帝。


        

之前的一切,不过是李二为了勾引渊盖苏文上钩的布置罢了。


        

等到渊盖苏文的骑兵靠近的时候,唐军的后手迅速发动,比高句丽人更多的骑兵马蹄践踏,轰轰隆隆的对撞加包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