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的冬天不怎么下雨。


        

不过偶尔下一场,淅淅沥沥的,跟得了前列腺炎的人一样,


        

进入到十一月之后,天气明显变冷了。


        

“瞻墉,你还不起来,等会要去城外迎接陛下了。”


        

东宫之中,一大早就忙忙碌碌的。


        

朱棣今天要回来了。


        

这绝对是天字第一号的大事情。


        

“不是说午时才会进城吗?着什么急啊。”


        

朱瞻墉不是一个勤奋的人。


        

能够睡懒觉的时候,他是绝对不早起的。


        

特别是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就更加是这样子了。


        

“说是午时,你不得提前出去等着啊?万一到时候陛下都已经到了,你还没有赶上,不得被弹劾?”


        

张妍在东宫虽然很有话语权,但是对上朱棣,显然是完全不够看的。


        

聪明的她,自然是不希望再这样的场合犯错误。


        

“我再睡一会就起来了。”


        

朱瞻墉拉起被子,直接把头给盖住了。


        

“你再不起床,我可是掀被子了啊。”


        

“娘,我睡觉都是不喜欢穿衣服的,你别乱掀啊。”


        

“那你还不起来!”


        

很显然,今天朱瞻墉要是不起床,张妍是不会罢休的。


        

“行了,我认输,现在就起!”


        

朱瞻墉很是无奈,只好坐了起来。


        

很快的,王富贵就带着两个宫女上前帮忙更衣。


        

睡觉不穿衣服什么的,自然是开玩笑的。


        

“听说这一次你大哥在漠北也是立下大功的,你们两兄弟的关系一直都很不错,哪怕是为了早点见你大哥,你也得积极起床啊。”


        

看到朱瞻墉脸上还是有点不高兴的样子,张妍在一旁忍不住继续唠叨。


        

“二叔和三叔应该也是一起跟着爷爷回来了吧?”


        

“你这不是废话吗?”


        

听到朱瞻墉提起朱高煦和朱高燧,张妍的心情莫名的就烦躁了几分。


        

这两家伙为了把朱高炽从太子的位置上来下来,可是不知道干了多少坏事啊。


        

偏偏很多事情朱棣不知道,或者是当作不知道。


        

朱高炽这个当大哥的仁义,不去计较。


        

最终就张妍变得里外不是人一样。


        

“娘,爷爷出征这一年,爹没有背后做什么动作吧?”


        

朱瞻墉想都想的到,自己两个叔叔回到南京城之后,肯定会继续折腾。


        

东宫要是有什么明显的把柄落在人家手中的话,那么老爹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天天起的比鸡早,谁的比狗都晚,累得不要不要的。


        

结果还是得不到认可。


        

想到这里,朱瞻墉都为自己老爹感到心疼。


        

“你这是什么话?你爹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吗?他能搞什么小动作?他要是真的愿意去搞小动作,我就不用那么操心了!”


        

张妍不满的瞪了一眼自己的儿子。


        

这个家伙,一大早就没有好话,真的是让人烦啊。


        

不过,偏偏张妍现在很喜欢跟这个儿子说话。


        

不像是她的小儿子朱瞻墡,整天只知道读书,虽然很受那些大儒喜欢,张妍自己却是不爱跟他待在一起。


        

“没有小动作就好,南京城里头,可是有无数只眼睛盯着他呢。”


        

在朱瞻墉看来,老爹只要不犯错就行了。


        

至于功劳这个东西,完全是锦上添花的玩意。


        

有,自然是最好。


        

没有,也没有什么关系。


        

“就你话多!”


        

张妍说的话听起来有点不满,但是心里面却是很高兴。


        

自家儿子现在长大了啊,也知道关心东宫的事情,关心自己老爹了。


        

很快的,朱瞻墉就跟张妍一起吃完了早饭。


        

然后跟着书呆子弟弟朱瞻墡,准备出门。


        

与此同时,在太平门附近,几名精壮的汉子正躲在一间酒楼的雅间里头,密切的注视着街面上的一举一动。


        

他们已经得到消息,朱棣不会跟着大军一起进城。


        

而是会带着小股人马直接从太平门入城。


        

他们几个自懂事的时候就被灌输自己父母都是建文帝的臣子,死于叛逆朱棣手中。


        

所以练武就是为了报仇。


        

哪怕他们也知道自己这样子的人物,其实就是死士,他们也甘心。


        

没办法,从小到大就被灌输这样子的思想,哪怕是不甘心也会去做的。


        

“老大,你看一下这图,这是我设定的撤退路线,一旦我们得手之后,不要留恋,立马从这几条路线撤退,然后在城外再汇合。”


        

虽然是死士,但是并不表示他们就想死。


        

能够顺利的完成目标,并把自己的性命保下来,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嗯,我明白了!这个东西大家看一眼就行,关键还是要把朱棣老贼给杀了。”


        

老大掌握的信息显然要更多一些。


        

他并不是很关系撤退的事情。


        

当然了,他也很清楚,就单靠他们几个人的力量,这一次能够成功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只是上面安排他动手,他没有办法反抗。


        

再说了,十几年的仇恨灌输,他也想要释放一把。


        

毕竟,这是他们这帮人距离朱棣最近的一次机会。


        

而当他们几个在说着话的时候,太平门外,一支几百号人的队伍缓缓的朝着城门而来。


        

“爹,这一次我们从漠北大胜而归,其实就应该大张旗鼓的进城,让百姓们都见识一下我大明皇帝的威风,像是这样子偷偷摸摸的进城,百姓们谁知道您凯旋而归啊。”


        

朱高煦起着一匹高头大马,护在一辆马车身边。


        

朱棣是一个马上皇帝,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进城的时候朱高煦还是劝说他坐进了马车。


        

这样子方便他护卫。


        

“这一次我们攻打瓦剌,虽然把他们打败了,但是自身的损失也不小。南京城中,许多人家中都要披麻戴孝了。这个时候搞什么凯旋仪式,有什么意思?”


        

朱棣是个心高气傲的人。


        

要不然一生也不会五次亲征漠北,为的就是灭掉蒙古各部。


        

奈何草原上的敌人,还真是没有那么容易征服。


        

严格说起来,他的五次亲征漠北,只是起到了威慑和压制的作用,并没有真正的削弱草原各部的实力。


        

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打了个寂寞。


        

要不然后面也不会有土木堡之变了。


        

“爹,您就是太谦虚了,瓦剌部可是一个大部落,这一次被我们打残了,绝对是大胜而归啊。”


        

朱高煦一边拍着朱棣的马屁,一边却很是警惕的注意着四周的东西。


        

浑身穿着铠甲的他,倒也显得颇为英气。


        

难怪朱棣会喜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