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皇朝建国三百余年,如今在位的是景平帝。


        

从穷困动乱要什么没什么国土面积还极是窄小的国家发展到如今国富民强面积辽阔甚至八方来贺的大周皇朝,历代在位皇帝的励精图治功不可没,而从之前尚有觊觎冒犯的外敌到如今一个个乖得不行的附属国,当今景平帝功不可没。


        

百姓未必能明晓朝政,可他们为何吃饱穿暖,他们的国家为何没有外敌来犯,甚至出去还因为大周百姓的身份天然高于一头,他们还是明白的。


        

尤其是青州,这个曾因暴动被加重赋税,却被陆松云以一己之力从食不果腹拉到衣食无忧小有余钱的地方。


        

站在百姓的角度,他们是看不到皇帝只是为了引出河临王才施加的一系列举措,他们只知道是因为他们暴动,而皇帝没有派兵镇压,而是加重赋税,却在不久之后派来了陆松云这个为民请命,真真正正将百姓放在心上的青天,叫他们不必饱受官商勾结的迫害,还给了他们谋生之道。


        

而就在青州欣欣向荣之际,陆青天像是完成使命一样,被传召入京,而就在这时候,青州加重的那几层赋税没了。


        

不论上面怎么想,青州百姓却都更感激陆松云和他后头站着的皇帝,当初奋起而发的暴动在此时也尽都化为了愧疚。


        

他们不顾一切的暴动,可相当于被递上了活生生把柄的皇帝若派兵镇压,全砍了他们头都有个说法,可他没有这么做,看似加重了赋税惩戒,可转头却送了陆青天这样的清官来挽他们于水火。


        

这才是真正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啊!


        

——青州百姓有这样的悟性还归功于陆松云那几年来不厌其烦的宣传,每逢做出点什么成绩,那都是皇帝的政令,查出来贪官污吏被砍头,那是皇帝嫉恶如仇爱民如子!


        

真正体会过皇帝如春风一般温暖的青州百姓自此成了景平帝的脑残加狂热粉。


        

皇帝说什么都对,让做什么做什么,一点都不带犹豫的,更容不得旁人说一点皇帝不好。


        

而当初陈留之变,继后“心狠手辣戕害嫔妃”的名声传出来,在一众人犹疑不决将信将疑之际,唯有青州百姓众口一词,坚决维护继后。


        

那可是皇上拍板要立的皇后,还是最受皇上信重宠爱的人,皇上怎么可能会错呢?


        

错的一定是那群心怀鬼胎暗地里散播谣言的人!


        

再说皇后的哥哥是谁?


        

那是破了斯图,砍下斯图王首级的大将军!


        

如此英雄,他的妹妹怎么可能是谣言中那般不堪狠毒呢。


        

什么,都是做戏不足为信?


        

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皇后娘娘就是最好的,皇上和皇后娘娘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皇后娘娘实至名归!


        

随着民间这种声音渐渐起来且愈发大,沈如烟的名声也好了起来,而就在八岁的小四被立为太子后,于她不利的各种声音就慢慢消失了。


        

谁也不会傻到去得罪当朝太子未来皇帝的亲娘。


        

在这之前因为沈如烟是继后的缘故而很有些批判挑剔的朝臣们也没有再大声了。


        

由此可见,纵然注定贵为板上钉钉的未来太后,下一任皇帝是不是亲生也很叫人看人下菜。


        

随着几位皇子渐渐出现在朝臣视线,这些人精也将他们从品性心性到才学做人都暗暗剖析了一遍——得出的结论是四皇子最优。


        

大皇子年纪最长,按说是最得那群老古板青睐追随的,更别说这位还是难得的敦厚温良,待人和气,在入朝之初,的确很是风光了一阵,也叫许多人心里火热了一番。


        

可无奈这位平庸也是真平庸——当然是相对而言的,从小接受各种精心教育的皇子无能不到哪去,对比旁人是够了,可对比自己的兄弟,甚至那几位同龄皇叔,就有些不够看了。


        

当然,只要没什么大毛病,能做个守成之君,那些赞成立长的大臣就不会选择旁人,可无奈这位自己不争气,压根儿没个野心啊!


        

大臣们很有斗志,可他们想要追随的人却毫无野心,一心只想做个逍遥王爷混日子,甚至在他们表露出目的之后,再见到他们就一脸惊恐,唯恐避之不及了。


        

大皇子压根儿不接茬,他们也没办法。


        

于是转向了三皇子。


        

可若说大皇子还有点世故人情和脑子,那三皇子就完全是一根筋了。


        

这位吧,说文韬武略,那都算得上很不错,待人处事也还行,可无奈他不长脑子,跟他说话,千万不要暗示诱导——因为他压根儿听不懂,还能给你歪到天边去。


        

满宫都知道三皇子为人不拘小节,性情直率。


        

当然,直率是个不可多得的优点,可太直那就是你的错了。


        

在最后一个意图接近却被直言生不出儿子还做什么奋斗如此的大臣在被“直言直语”戳了肺管子后,三皇子彻底被朝臣列为了拒绝往来户。


        

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两位庶出皇子如此,不免叫人往深想了些,毕竟皇后膝下可有两个皇子呢,刻意养废庶出子女也是后宅常见手段。


        

……不过这话没人敢说就是了。


        

两个皇子的存在就叫他们再三掂量了,更别说皇后本人深受圣宠还有个实力势力都过硬的哥哥了。


        

而三皇子之后,就是四皇子了。


        

这位年纪小,可天资聪颖是陆尚书亲口盖了章的,小小年纪出口成章,为人处世都很有章法,难得的是不偏科,连骑射武艺都在同龄人中是拔尖儿的存在。


        

当然,这有没有淮安侯的教导他们不清楚,可小小年纪能有这样的成绩就很不错了。


        

更别说这还是正经嫡出。


        

有支持立长的,自然有支持立嫡的,这是天然的助力。


        

所以在四皇子被立为太子时,朝中并没有太大的反对声。


        

而五皇子么……不提也罢。


        

这位遗传了景平帝俊美容貌的小皇子并没有遗传到父皇的脑子,行事顾头不顾尾,且偏好武学不爱文学,骑射武艺天赋异禀,可文章功课一塌糊涂,是叫太傅们都头疼不已的存在,这也是满宫皆知的事。


        

种种迹象都表明,四皇子的确是最好的储君人选。


        

并非矮子里拔高个——好吧的确是有那么点意思,不过四皇子本人也的确出色,只要他状态稳定,未来几乎不用想。


        

当然,立了太子,从龙之功就不好得了,更别说剩下几位皇子都是没有野心的性子,如果不出意外,四皇子继位简直毫无悬念。


        

这对那些刻意钻营想走捷径的人就没那么友好了。


        

于是有人悄咪咪盯上了皇后的肚子。


        

是的,时隔八年之后,后宫终于有好消息传出来了。


        

虽然消息是从皇后肚子里出来这点叫人毫不意外,不过管他呢,添丁就是好消息!


        

十个月之后,几乎称得上万众期待中,景平帝的二公主出生了。


        

不是皇子,对朝政毫无影响,许多朝臣们恭贺后就不再关注了,可那群千盼万盼皇后生个皇子好叫他们插足……呸!好叫他们钻营的朝臣却失望透了。


        

不过任他们再捶胸顿足暗地腹诽皇后肚子不争气,却还是什么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