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开学之前。


        

清晨,张茵揉着眼睛从大床上醒来,右手习惯性的一摸,居然没人。


        

她出了卧室,便听到一个房间传来砰砰砰的声音,屋子里亮着暖色的光,外面太阳还没出来,姚远神奇的在跑步机上晨练。


        

“今儿怎么了?”


        

“喂喂?”


        

她伸手晃了晃,姚远摘掉耳机,道:“醒了?”


        

“你怎么想起来跑步了?”


        

“没事干啊!”


        

“啊?”


        

他调慢速度,改成走路,道:“我现在上班了也没事干啊,头一次清闲了,就运动运动呗。”


        

“你可好,说忙一个劲忙,说闲一下子就闲了。”


        

“那不得看具体情况么……”


        

姚远索性停了下来,道:“现在就劲舞团是我亲手抓的,又不是刻意偷懒,别的交给他们办就好了。


        

我创业以来,确实忙忙叨叨的,也该调整调整。”


        

“调整什么?”


        

“心境!”


        

姚远想了想,给出一个答桉,道:“你觉得我工作之外,是个懒散的人么?”


        

“懒到不能再散了!”


        

“那就对了,那才是我本性,现在有点偏离轨道。而且长期处在一种生活节奏之中,很容易出毛病。”


        

茵茵拿了条毛巾给他擦汗,道:“反正你想休息就休息,你想干嘛我就陪你,趁着我没开学,我这个学期课程更多。”


        

“你开学是大三下学期,哎,你大四就没事了吧?”


        

“嗯,大四就该实习了。”


        

“那你想好了么,将来工作干什么,还是考研、考公、当白领?”


        

这屋子算健身房了,还有哑铃、瑜加垫什么的,俩人坐在小板凳上,四条长腿撑开,像两只化了形的竹节虫在碰头。


        

张茵听他问话,道:“跟你学了那么多东西,我现在对互联网也很感兴趣,很想做点什么,但又迷迷湖湖的,没有思路。”


        

“再进一步说说?”


        

“呃……就是我看你搞了那么多项目,每一个都精彩绝伦,其实我很羡慕的,恨不能亲手操作。”


        

“哦!你是想创业。”


        

“或许吧,我自己没太想清楚。”


        

茵茵有点苦恼,倘若没有遇到姚远,她可能会坚持着考研、考公、当白领,也可能顺着原时空的路线走,去当模特。


        

姚远看着她的样子,笑了笑握住她的手,道:“要不这样,等你大四了,你先为我工作,等你积累到一定程度觉得行了,你可以向我提出项目。


        

我会尽量主观的评估,要不要做你的天使投资人。”


        

“……”


        

茵茵翻了个白眼,没好气道:“我可没你那么天才,说提项目就提项目,我可不糟践你的钱。”


        

“那工作也行啊,你下半年大四……哎,正好有件事需要你。”


        

“什么事?”


        

“给麦客诚品拍广告。”


        

“我?”


        

茵茵指着自己的鼻子,怀疑道:“我又不是明星,你找我拍广告?”


        

“广告又不都是明星,大宝天天见哪个是明星了?我们的目标没有蛀牙,哪个是明星了?


        

麦客诚品脱胎社区,要的是青春活力,年轻动感,你正合适。”


        

“哦,就像《夏洛特烦恼》那种?”


        

“对对!”


        

“那我可以试试。”


        

有梯子的书友加电报书友圈@shuyouquan看最新章节。


        

“不过有一点,为了宣传效果我要采取一些手段,先说好,不许生气。”


        

嗯??


        

张茵皱了皱鼻子,他会伤害我么?肯定不会啊!那估摸是一些浮夸又浮夸的推广方式,很炒作的那种“好吧,我不生气。”


        

“拉钩!”


        

俩人勾了勾手指,姚远费劲的想起身,忽地捂住小腿肚,哎呀哎呀叫唤。


        

“抽筋了!”


        

茵茵又蹲下来,给他拉伸小腿,道:“你以后锻炼叫上我,你不做热身,也不拉伸,哪有这么跑步的?”


        

“这不是聊天聊忘了么……”


        

姚远疼得龇牙咧嘴,道:“一会出去吃吧,我约了谦哥看地。”


        

“看地?”


        

“咱俩说好当邻居啊,乡下盖房去。”


        

原本的天桥是有桥的。


        

明朝时,在此建汉白玉单孔高拱桥,桥下有河道,叫龙须沟——就是老舍的《龙须沟》。


        

平时用栅栏封起来,皇上去天坛祭天的时候,才能从这走。


        

1929年的时候,这片通有轨电车,就把天桥抹平了,再后来就成了民国艺人的荟萃之地。


        

到了现代社会,不让摆摊撂地儿,在周遭新建、改建了一些剧院、茶馆,也算继续从事文艺事业。


        

fo


        

天桥乐茶园便是其中之一,前身是建于1933年的天乐戏院。


        

能容纳200名观众,红木的门面,原木桌椅,两层的茶座,前方是巨大的戏台,格局宽敞透亮,是条件顶好的小剧场。


        

2月末京城开春,气温有所回升。


        

刚过午后,俩人开着车到了天桥乐茶园,门口买票,20块钱一张,本想买个好座,被告知“就剩两张票了”!


        

姚远撇撇嘴,买了票入场,爆满!


        

男女老少都有,20-30岁的居多,一桌桌摆着茶水干果,伙计忙不迭的穿梭走动,楼上卡卡卡的嗑瓜子声,好不热闹。


        

俩人坐在最后面的角落,位置确实不好。


        

“现在这么多人了?”


        

“我也没想到,挺长时间没留意了。”


        

姚远也惊奇,自己还没怎么推广呢,老郭就比原来红得早了不少。


        

叫了点吃食,不一会演出开始,郭德纲、于谦、张文顺、李菁、何云伟、曹云金、王文林等等都在,堪称早期德云社全盛阵容。


        

约莫三个多小时,节目不多,因为单个时间长。


        

小剧场的相声不像电视,一段说30、40分钟的都很常见。气氛也好,底下都是懂行的,台上抖个包袱,下面一片叫好,叫完好台上就更卖力气。


        

花篮一流水的上,眨眼堆满了台边。


        

“花篮多少钱呀?”


        

“20一个,但送就送双数,没有单个的,起步就是40,德云社跟茶园平分。门票钱归德云社,吃食茶水归茶园。”


        

姚远回答的同时也在算,台上约莫30个花篮,就是600;门票20一张,就是4000。


        

这一场能拿4300。


        

基本每天一场,多的时候两场,一个月就是十几万。


        

嚯!


        

老郭可以啊,月入十几万了!


        

想到后世关于老郭和德云社的种种,姚远忽然觉得滑稽,在他的鞭策下,老郭没懈怠,比原时空早出了一些经典段子,听得张茵都嘎嘎乐。


        

三个小时转眼而过,丝毫不觉漫长。


        

观众散场之后,老郭抹了把脸,忙不迭的跑下来,媳妇王慧和于谦也在。


        

“姚先生,今天来怎么没说一声,我好给您安排座位。”


        

“没事没事,我也是临时想起来。”


        

“真好不意思,这坐的太远了!”


        

老郭又不是不看新闻,甚至他也是麦窝用户,姚先生的一举一动都门儿清。以前挣不着钱的时候,觉着人家挺厉害,现在月入十几万了,再看看呢……


        

人家上天了。


        

(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