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与电影一样,长期为政宣工作服务。


        

改革开放后,思潮混乱,即进步又保守,当时唱歌的没有野路子,全在体制内的文工团、歌舞团。


        

而在前卫思潮影响下,从“严肃歌曲”中慢慢分化出一批“通俗歌曲”第一首流行歌就是李谷一的《乡恋》。


        

“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昨天虽已消逝,分别难相逢”


        

极受群众欢迎,但遭到了保守派批评,点名这叫*,靡靡之音,李谷一是黄色歌女,甚至还出了一本神书《怎样鉴别***》。


        

然后到了1983年,央视要搞首届春晚,让观众点歌。


        

广电部的大佬亲自坐镇,观众点一首歌,接线员就写一张纸条,放在一个盘子里,端给老大看。


        

第一盘端过去了,问点的什么?全是《乡恋》。


        

大佬不太高兴,没表示,跟着第二盘,第三盘整整五盘条子送过去,全是《乡恋》。


        

这下大佬也不敢违背群众呼声,《乡恋》从此解禁,开启了国内的通俗/流行乐坛历史。


        

在那种环境下,第一批成名的通俗歌手,都是从体制内出来的。


        

李谷一是中央乐团的,毛阿敏是前线歌舞团的,辣英是沈阳歌舞团的,连摇滚教父崔健都是在首都交响乐团吹小号的。


        

所以在音乐风格上,虽然分成了严肃歌曲、通俗歌曲,但根子上还是一家。


        

到了90年代,商业浪潮,野路子出身的歌手越来越多,他们想成名就得有作品,有人脉,又纷纷向通俗组投诚。


        

所以大陆乐坛是这样的:通俗派依附于体制内的学院派,野路子又依附于通俗派,摇滚圈是另外一挂。


        

这帮人,被称作大陆乐坛主流!


        

牢牢把持着严肃歌曲、通俗歌曲、摇滚的话语权。


        

你以为辣英、汪峰、杨坤这些人为什么排斥刀郎?因为刀郎谁也没依附,成绩还那么好,桶了主流的肺管子。


        

什么“缺乏音乐审美”“没有诗一样的词句”“农村包围城市”,都是扯淡。


        

电影也一样,第四代先占据了主流,第五代凭借国际奖项也分了一杯董,到第六代的时候,房子里面已经没位置,第六代只能躺地下了(拍地下电影)。


        

那为什么没有第七代呢?


        

因为政策开放,市场活了,外界的热钱涌进来,专业的非专业的都能拍电影,票房好就成,不在乎你们那点主流不主流。


        

我受欢迎,我就是主流!


        

但如果这些没有开放,继续保持计划经济的电影体制,会怎么样?第七代肯定会出现,直至第八代、第九代.....


        

音乐也如此,正处在新时代浪潮来临,主流话语权仍可一战的阶段。


        

现实中,刀郎先火,然后才是《老鼠爱大米》。


        

如今《老鼠爱大米》先火了,必然要承受口水。网络歌手?天啊,网络歌手是什么鬼?那连野路子,连地下歌手都算不上。


        

就老百姓嘛!


        

压根不是圈里的。


        

..............


        

“辣英再度接受采访,态度依旧,《老鼠爱大米》毫无音乐审美,又俗又土!”


        

“杨32郎:这种歌曲会令内地的流行音乐倒退15年!”


        

“某歌手表示这些民间的东西大量浮上来,无疑于卡拉OK的水平,确实是流行音乐的一大悲哀!而记者看到这位歌手日前推出了新歌,在百度歌曲排行榜中仅次于《老鼠爱大米》..


        

“近日,某论坛上贴出了一个帖子,称老鼠爱人米是一种动物的本能需求,并不是对大米怀有深刻的情感,如果将这种关系放置在人类的感情上,就是对爱这个高尚字眼极大的袭渎!


        

该网友呼吁歌曲立即停播,并要求歌曲的主创者道歉!”


        

《老鼠爱大米》在春节前后开始运作,正好在寒假期间走红,等到学生开学,各家报纸跟进,真真假假的消息进一步让热度发酵。


        

这些年轻人军有的体验到了后世吃瓜的感觉,而在学校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又给了他们参与讨论,交换意见的一個基础。


        

“我也莫名其妙,这歌怎么就火了呢?一点都不好听!”


        

“谈不上不好听吧,只能说一般般。


        

“我觉得很可爱啊,小女生娇滴滴的。


        

“我只是很奇怪,为什么某些人一窝蜂的攻击这首歌?”


        

这时,一句话插进来:“卧槽大家快去看,麦窝直接把两首歌挂首页上了,还有个大大的VS!


        

“这么刚的嘛?同去同去!”


        

“哈哈,有戏看了!”


        

各路网友如同上次《英雄》一样,纷纷跑到麦窝围观。


        

果然,在音乐版块首页,硕大的两首歌名:《老鼠爱大米》VS《爱上你等于爱上寂寞》!


        

数据一会一更新:


        

点赞167万,下载97万,礼物值169万!


        

点赞28万,下载19万,礼物值7.4万!


        

评论区一片冷嘲热讽:


        

“老实说我挺喜欢辣英的歌,但我也喜欢《老鼠爱大米》,我想听什么就听什么,用你在这指指点点?


        

“哪来的这副居高临下的德行?敢情听《老鼠爱大米》就等于没品位,就等于俗不可耐?


        

“本来对《老鼠爱大米》有点反感,但现在对辣英更反感!


        

“辣姐,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算老几啊?


        

其中一条回复最多:


        

“音乐应该兼容并包,不能弄的像垄断一样。如果《老鼠爱大米》有什么不良的恶俗影响,我百分百赞成封杀。


        

但这就是一首小女孩唱的歌,可能歌词没有你们文雅,曲调没有你们高级,但它何错之有怎么着?就因为你们成名早,掌握话语权了,就不允许别的风格存在了?就得按照你们的路子走?


        

别动不动就扣帽子,乐坛倒退十五年那你们倒是多出好歌让我们听听啊,出一首我买一首!


        

就算你说好歌难出,OK,我们想听个新鲜点的换换口味不行么?我们没权利自己选择喜欢的歌曲么?听什么用你们给安排吗!!!


        

这个评论,其实更扣帽子。


        

直接将“低俗”之争,上升到“把持话语权”的程度。唇:


        

与上次《英雄》一样,姚远这次还是碰瓷,一是为了热度,二是想跟“主流”们打声招“网络时代来了,你们那些东西未必好用了哦~”


        

老实说,姚司令也未必喜欢这些口水歌,在他眼里都是工具,他要借用这些工具一点点抢夺话语权。


        

不把这个拿到手,怎么建立與论平台和流量入口,怎么让那些娱乐圈的家伙乖乖听话。


        

尤其他还安排金莎露了一次面,在聊天室里哭哭啼啼:


        

“我,我就是喜欢唱歌而已,为什么对我有这么大的恶意呢?


        

“呜呜呜......好难过.....”


        

卧槽这能忍!


        

6万,哦不,现在是8万真爱粉了,鲁袖子就上。


        

年轻人叛逆,这么一弄,弱者被霸凌,主流圈打压新人的形象算立起来了,原本不怎么喜欢《老鼠爱大米》的也调转枪口,以二战平安格勒的气势纷纷开炮。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