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欲去何处?”


        

李世民此时也犯难了,以姬松的能力不管去何处都能发挥其作用,但也正是他为难的地方。


        

你说去富裕的地方吧,好像有些浪费。


        

要是去穷困的地方,这和发配有什么区别?


        

不说和姬氏交好的各家勋贵,就是以李岗为首的众多文臣估计都能把他喷死!


        

好啊,人家姬松为大唐为你李氏皇族做的事情还少了?


        

你就让他去那地方?还要不要脸了?


        

他越想越烦躁,于是干脆也不想了,直接问道。


        

姬松心里也纠结,这事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以现在自己的地位,去什么地方还真不是个马上就能决定的事情。


        

“陛下以为江南道的宣州如何?”


        

想来想去,姬松只能想到江南道了。


        

“宣州?”


        

宣州所辖地域广大,领有宣城、泾县、绥安、宁国、溧水、溧阳、当涂、南陵、青阳、太平、旌德、至德、石埭共十四县,其行政区划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皖南和苏南在内的大部分区域。


        

其地域广大的同时,人口也是众多,但其在隋末战乱时期却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但姬松却知道,在唐中后期,宣州将会成为江南最为繁华的三座城市之一。


        

他之所以选择这里,一是此地发展潜力巨大。


        

在后世,这里也是最先开始南粮北运的第一试点,兼有漕运之便,足以供给河南,山东,河北之地。


        

甚至,宣州还有铜铁之利,其储量也非常巨大。


        

有足够生产粮食的土地,有能够发展初级工业的原料,只要按部就班的发展,加上他的超前眼光,宣州只会比后来更加繁荣。


        

就连后世的钢铁之都-马鞍山,现在都处于宣州治下,这样有利的条件,姬松能不眼馋吗?


        

来到此世,还有比创造一座繁华之地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吗?


        

宣州,他去定了。


        

李世民听到姬松说道宣州,他第一时间就像拒绝,但突然想到姬松绝不会无的放矢,想必是有自己的打算。


        

“说说,为什么要去宣州?”


        

姬松闻言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道:“您要是相信臣,让臣去宣州,臣敢保证,宣州将会成为大唐又一个明州或者登州,甚至犹有过之。”


        

“当真?”


        

李世民直接坐起来凝重道。


        

也不怪她大惊小怪,实在是不敢相信。


        

不说登州,就说明州,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发展,税收已经超过了长安两县的总和,这样一个赋税重地,现在却有人告诉他还能有一个?


        

要是别人这么说,他绝不会当真。


        

但现在说这话的人是姬松,这就由不得他不信了。


        

不管是明州还是登州,虽说姬松也就上次去过一次,之前根本没去过。


        

但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这两个地方和姬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初代明州港的建设者是他的岳父谢廉,登州港是他的得力属下。


        

这两个地方的发展,姬松再其中发挥这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他选用这些人的原因。


        

“三年为约,臣敢保证到时候宣州上缴的赋税绝对不会低于现在的登州。”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啪!”


        

俩人击掌为誓,这件事算是定下来了。


        

“你接下来要从什么地方开始?”


        

虽然确定下来了,但他心里还是没底,有些好奇道。


        

姬松笑道:“漕运。”


        

“漕运?”


        

李世民一愣,随即就想到了隋炀帝杨广挖掘的大运河。


        

“陛下应该想到了,就是将南方的粮食运往北方,相比海运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漕运则安全了许多。”


        

“当年隋炀帝挖掘大运河是为了征伐高句丽转运粮草方便,但他却不知道要是将其用在民生上,却是最为合适不过了。”


        

“一,随着江南各地民生恢复,水乡之地的粮食将会大大增多,以前是因为转运不便,使得江南粮食运往北方得不偿失。”


        

“但现在不同了,有了大运河,不但能快速将粮食运往北方,还能因此养活至少数十万人,这对运河沿途百姓而言,将是一场天大的机遇。”


        

“二,相比陆上运输,漕运不但不需要那么多人,运载的数量也是天壤之别,损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三,转运粮食只是其一,陛下您想,这么一条财富之河,要是允许商贾走商,我们只要设立关卡,就是税收都能收到手软。”


        

看到已经目瞪口呆的李世民,姬松晒然一笑。


        

心想这才哪到哪?


        

这是历史上已经证实可行的事情,自己只是依葫芦画瓢,根本就是手到擒来。


        

他在意的是宣州本地具有建立工业的一切条件,四通八达的运输路线,便捷的运输方式,丰富的矿产,众多的人力资源。


        

自己只要将这些彻底整合起来,别说是超过明州,登州。


        

就是翻上数翻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好好好!”


        

李世民放声大笑,他没理由不高兴。


        

当年开凿大运河的时候死了多少人,大隋更是因此天下大乱。


        

但是谁能想到,大运河的开凿用到民生上竟然如此犀利,简直就是为大唐准备的一般。


        

“朕相信你,放手去做吧!”


        

...................


        

姬松已经走了,但李世民还是久久不能从刚才姬松所说的前景中回过神来。


        

“陛下何事这么高兴?”


        

长孙端着汤来到大殿,看着皇帝正在想着什么,但那边想边笑的样子,让长孙都有些忍俊不禁。


        

“啊?”


        

看到时皇后,李世民这才回过神来,兴奋道:“你是没想到,当初杨广开凿的大运河............”


        

他将大运河的种种好处说给长孙听,不全是复述姬松的话,以他的眼光看到的东西远远不止姬松所说的那些。


        

除了那些,沟通南北的作用也是无法否认的。


        

不管是在距离上,还是南北交流上,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一个帝王应该考虑的事情。


        

姬松不能察觉,这是地位和高度问题,不能怪姬松。


        

但事实就真的是这样吗?


        

这些姬松当然知道,但他能全说出来吗?


        

你姬松都他娘的这都想到了,你让皇帝怎么想?


        

所以说,该藏拙的时候就藏拙,要是你什么都想到了,那还要你的上级干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