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会议,一般是指官方的禁止新闻媒体采访的会议。


        

当然,“坛宫”的这次会议再重要,也到不了能让新闻媒体渴望采访的地步。


        

但12月12日周一这天早上八点二十分。


        

当听鹂馆的老程和仿膳饭庄的江大春一起,按时赴约来到“坛宫”二楼的总经理办公室开会时。


        

面对紧闭着的房门,以及许多经过职工不时关望这里的目光。


        

他们还是充分感受到了这次即将召开的会议充斥着机密和森然的气氛。


        

甚至他们走进房门之后,这种感觉不弱反强。


        

别看比要求的时间还提前了十分钟到,他们竟然发现自己还是最后到的。


        

面积不大的办公室里椅子都是按人数摆好的,目前仅剩两个空位子了。


        

这就是说,该来的人早都来了,没来的只是因为不够资格!


        

而且已经来了的十几个人,个个都表情严肃,只是默默的坐着抽烟。


        

既没有人闲谈聊天,也没人商谈公事,就连咬耳朵嘀咕的人都没有。


        

见到他们,彼此都只是点点头就算打了招呼。


        

那气氛,再压抑不过了!


        

很显然,山雨欲来风满楼!


        

对于很有可能发生的追责和颁布的条例,每个人的心理负担都不小。


        

即怕自己成为被上头发作和牺牲的炮灰。


        

还不免为该如何应付苛刻的要求,该怎么安抚手下而担心。


        

和大家一样,老程和江大春也安安静静的坐了下来。


        

但他们内心里可并不像表面那样平静,说是比其他人更紧张才对。


        

因为自己的事儿只有自己清楚。


        

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可见阅读能让人有所收获,能带来价值。


        

宁卫民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再次确认了这一点。


        

还别看这份报纸仅仅提供给了他一个挣钱思路,但价值却不可限量。


        

要知道,头一阵,他既然不打算再养鱼了,并不是没想过把孵化神仙鱼的法子卖掉。


        

可问题是,花鸟鱼虫市场里全是小打小闹的业余小贩,真没有几个阔主儿啊。


        

像古四儿,就算精明,有魄力的了。


        

但实力却完全不入流。


        

这小子连买他两窝儿鱼都费劲,为买方子能出的价码简直太可怜了,只愿意出区区一百块。


        

哪怕这小子愿意再找俩哥们儿和他来一起合着买,每人都出一百块,又能有几个子儿?


        

对他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没多大意思。


        

而他要是再去找其他的鱼贩子,再多卖一手呢?


        

倒不是不可以。


        

可一是古四儿他们肯定惦记做垄断生意,多半知道了不乐意,怕是会上门找他麻烦。


        

二是他也没法让别人相信他啊。


        

古四儿是亲眼看见他弄出了鱼,才信服他的能耐,愿意出大钱来买。


        

其他的人凭什么?


        

谁都知道不见兔子不撒鹰。


        

等他再养出一窝鱼来证明?


        

忒麻烦了,不现实啊。


        

更何况这养鱼的招儿本就是一层纸,捅破了实在没什么。


        

古四儿他们如果想降低成本,那么打弄走方子起,人家自己就可以低价往外卖了。


        

他向鱼贩子们兜售方子,还能快得过古四儿他们?


        

所以这事儿怎么看都不打合适,他只琢磨了一下,就没再动过心思。


        

不过现在就不一样了。


        

他完全可以效仿那位卖鹌鹑养殖技术的聪明人,通过传媒的广告,把买家的范围无限扩大化啊。


        

那针对的就不是几个鱼贩子了,而是全国的鱼贩子,甚至是广大的养鱼爱好者。


        

他这么干,也就等于是蹭了官媒的便车,走信息产业化的路线了。


        

原本应该是一锤子买卖的死资源,一下子就盘活了。


        

要知道,这年头,报刊的公信力可是超强啊。


        

人们的思维存在一个盲区,往往认为刊物是国家办的,上面广告就可信。


        

那从这里面到底能掏出多少真金白银来,已经成了不可限量的事儿了。


        

不过话说回来,办法虽好,可真想实打实沾这个光儿,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因为这个年头,大家对广告还认识不一。


        

在一家工厂和一个企业刊登广告都得再三斟酌的情况下。


        

个人发布广告,而且是一个二十初头的小青年要发广告。


        

绝对算是一件令人侧目的新鲜事儿。


        

广告当然不能随便登,提供的广告内容在报社的广告部门必须通得过,这是一个前提。


        

就冲宁卫民的年纪,就冲他刊登这样另类的广告内容。


        

恐怕对方肯定多有顾虑,要通过审核没那么容易。


        

其次,广告也得投对地方才行啊。


        

全国性的刊物当然好。


        

可大报对刊登这样的不上档次的广告大约没多少兴趣。


        

小报估计没那么死板,而且价钱也可能便宜不少。


        

但宁卫民同样不能因为这个,就随随便便瞎登一气。


        

打个比方,像让他受到启发的那份《农业经济报》就绝对不行。


        

因为别看农民对赚钱感兴趣,可缺乏知识和见识的思维意识决定了他们的层次。


        

像吃穿用这样实惠的东西,他们能看得明白,很容易相信、接受。


        

但是不会有那份闲情逸致去养鱼的,更不可能感受到其间蕴藏的财富价值。


        

宁卫民如果真把钱投在这样的报纸上,估计很难有什么回报。


        

这就是针对正确客户群投放广告的重要性。


        

那么在什么样的刊物上投放广告,就是他必须慎重考虑和选择的事儿。


        

没有合适的,宁可不投。


        

再者说了,登广告的花费应该不会是小数。


        

万一刊登广告要没有效果,这笔钱就打了水漂儿。


        

所以还须得先打听清楚了费用标准,得把这笔代价控制在能承受得起的范围里才行。


        

孙子兵法有云,“先虑败后虑胜”。


        

只有先做好最坏的打算,再去争取最好的结果,才能安心施展、处变不惊……


        

就这样,无论好的还是坏的,只要能想到的,宁卫民基本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思路逐渐成型后,便马上着手去做准备工作。


        

毫无疑问,首先急需马上去办的,当然就是得设计好自己的广告内容,然后再去为广告寻找适合刊登的刊物啦。


        

第一件事儿好说,宁卫民没耗费多少时间就弄好了。


        

他深知销售知识没必要搞虚的悬的,广告词越简言意骇越好,显得越专业越好。


        

便主要列了一些技术条目,把“种鱼挑选”、“相关设备”、“繁殖过程”、“孵化过程”、“环境准备”、“必要营养”、“特殊准备”这些内容要点当成了宣传重点。


        

此外,再配以当前热播的美国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的收视狂潮。


        

放上一个“大西洋底来的鱼——五元出售神仙鱼繁育技术”的大标题。


        

这就是一个满合格,颇能吸引人瞩目的广告噱头了。


        

至于第二件事,可就要麻烦一些了。


        

因为这年头咨询不便啊。


        

就连报社、杂志社任职的人,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同行的存在。


        

计划经济模式也在发挥作用,传媒行业根本没多少人真正关心发行量和相关统计。


        

除非你邮局认识熟人,还得有点官职那种,否则根本没办法掌握现有发行刊物的大致情况。


        

宁卫民唯一可行方法,也就是通过或买或借,尽量去收集身边能见到的刊物。


        

然后再根据这些刊物刊登广告的具体状况,去分析、去选择。


        

幸运的是,恰恰在这方面,他远比旁人幸运,先天就有很大的优势。


        

因为这时候单位订的报纸和刊物都很多。


        

重文门旅馆在邮局订的十几份不同报纸,每天早上,都是邮差按时送到前台这个“集散枢纽”来,然后再由前台的人分发各科室的。


        

可别忘了,作为前台的新人,宁卫民当初上白班的时候,这也是他工作内容的一部分。


        

他只要晚一点走,多等一等邮差,就能把单位订的这些报纸捋一遍。


        

更何况康述德也是干收发室的。


        

老爷子上白班的时候,也同样可以由着宁卫民去传达室里翻阅。


        

而且京城玉雕厂作为千人大厂,订的报纸刊物更是多达数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