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做生意和做买卖不一样,花活比较多,投机成分也高。


        

很多时候,卖主儿合适了,肯定就不会让买主儿也满意。


        

而他享受到的利润,更多的是靠同一阵营的销售员来为他“巧取”而得的。


        

所以他为了使下属勤奋工作,鼓励他们发挥才华,就尤为注重相对公平的分配准则和看得见的实惠。


        

如此才能始终保持业绩稳定向上、高速发展态势。


        

否则,仅仅是销售员起了外心,黑单子或者单飞,就够他焦头烂额的了。


        

坦白而言,其实宁卫民自知,他自身的经营管理上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但就因为曾经的前世是个比烂的年代。


        

他和其他抠缩、小气、不尊重职工的老板一比。


        

其他方面的瑕疵也就被掩盖住了,反而显得尤为仗义,出类拔萃。


        

结果恰恰正因为个人私利与公利的一致性。


        

出于对工作的珍惜,他的下属不但没人会抱怨,去钻空子,或者背地里拆台。


        

反倒会主动提醒,甚至自觉自愿弥补漏洞。


        

这才是宁卫民能兼顾两种业务,各方各面也没出篓子的关键原因。


        

所以他从中深深领悟到一点。


        

打理生意,其实就应该集中精力先处理好和生意伙伴的关系,而不是挖空心思地处理和竞争对手的关系。


        

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真是千金不换的真理!


        

如果没有同心协力的人手帮衬,一个人的成就也就被限制住了。


        

而建立在这个认识上,如果再顺带延伸一下这种理论的应用。


        

宁卫民也就从而看得更远,想的更全了。


        

因为真正的大生意,所牵扯到的关系绝不止这么简单,还存在着更广泛的关系。


        

比如说安插的托儿和内应,经济的借贷方和担保方。


        

还有市场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呢,还有足以影响企业名声的媒体们呢。


        

甚至到了互联网时代,还有各路来抹黑你的水军。


        

这些关系依然重要,同样足以影响到一桩生意的成败。


        

历史已经反复告诫过我们了。


        

千万不能忽视任何的小人物,许多大事往往就是毁在一个小人物身上的。


        

所以最理想的处理方式,肯定也是要追求一个“和”字的。


        

说白了,重要的就是“团结”二字。


        

也就是人心向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由此完全可以总结出一个准则,生意的利益在于平衡。


        

一个伟大聪慧的生意人,眼睛绝不能只盯着利润看。


        

无论是擅长未雨绸缪,还是懂得亡羊补牢。


        

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追求各方各面的关系维持和谐才对。


        

真的实现了这个目的,压根不用着急去赚钱,钱就会自己跑到你的兜里的。


        

否则揣在你兜里的钱,也会自己跳出你的口袋,悄无声息逃掉的。


        

…………


        

现实中,宁卫民不光只有理论。


        

他一直是把这种道理,不打折扣的应用在实践之中的。


        

也幸而如此。


        

正因在这方面能做到“知行合一”


        

随后的日子里,宁卫民才能够帮着康术德,稳当的接住了一笔天而降的横财。


        

既没有做出或许会后悔终生的错误决定。


        

也没有让从天而降的金元宝砸破他们爷儿俩的脑袋。


        

说起来,这无疑是命运对他能否周全各种关系的再一次考验。


        

这到底怎么一回事呢?


        

敢情1981年的3月中旬,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尽快落实私房政策。


        

京城政府又给各级房管部门下了批文,要求尽快解决一部分房产问题。


        

由于康术德的房子是属于房契在他手里,产权清晰的一类问题。


        

又鉴于煤市街街道办事处当年在康术德落魄返京时,曾经几度为他的生计找过房管所,递交过不少次的申请。


        

所以扇儿胡同2号院的房子,就被划归在了优先解决的范畴之内。


        

前门地区的房管所就派专人来找康术德,跟他谈了话,打算把他的房子归还给他。


        

应该说,这是一件大好的事儿,可以算作喜从天降。


        

有许多私房还被占着,解决问题遥遥无期的人,都对此求之不得,对他羡慕不已呢。


        

可问题就在于,以康术德的扇儿胡同2号院的具体情况而言。


        

这房子回来了,麻烦也就回来了。


        

要是细琢磨,利未必就大于弊。


        

因为首先,这院儿的邻居们不能给人家轰走。人家还得继续住这儿呢。


        

而这个时候的房租,是国家规定死的,实行的也是统一租金标准。


        

按1979年京城房管局引发《京城公有平房住宅租金标准》来执行的话,一平米的房租只有一毛二。


        

那么连整个院儿都算下来,十几间房,也不过一百六十平米左右。


        

能收的租金十五块钱而已。


        

房子收回来以后,虽然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但房租也就到两毛二一平米。


        

也就是说,每个月大概能收到三十块左右的房钱。


        

但这无疑是会增加邻居们的成本,让几家邻居们心里别扭的。


        

偏偏就这笔钱还不能就这么揣进口袋里,因为房子既然不归公家管了。


        

那一些修缮的责任也就转移到了康术德的头上了。


        

平房又哪儿是那么好伺候的?


        

不说别的,京城夏天多雨,每年过了端午后,五月中到六七月,大雨经常不期而至。


        

所以每年立夏之后,趁着天气晴好的日子,就要对房屋进行岁修。


        

屋瓦坏了要换,油毡破了也要换。


        

此外还包括抹顶子,刷清灰水,对墙缝和屋檐等处进行补漏的一系列措施。


        

麻烦不麻烦的就不说了,能不能找着合适的人干这些活也不说了。


        

光这些费用合算下来,恐怕小一半儿的房租就得饶进去。


        

偏偏康术德每个月还领着街道发的孤寡老人的十八块钱呢。


        

虽然是合法合规的收房租,并不影响这样的社会福利补贴。


        

可问题是难免让人说是非啊。


        

有好说的,没好听的。


        

到时候不但自己背后挨骂,弄不好还让街道难做呢。


        

所以怎么看都有点不划算。


        

康术德甚至都有了不如就把房重新交公的心了。


        

可这事儿吧,他也有点犹豫。


        

毕竟是自己一辈子心血,好不容易才归还回来了,还真是舍不得。


        

何况这个时候,房管所也没有花钱收购私房的权力了。


        

要是交,那真的就是白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