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继藩和太子竟是亚圣……


        

众人翰林们,内心震撼无比。


        

其实圣人要出世之说,早在数年前,就在江南开始盛行。


        

某种程度而言,这更像是一群失意文人们的精神寄托。


        

他们深信在名教被篡改的面目全非之际,定会出现一个力挽狂澜的圣人,重新恢复旧的秩序。


        

可渐渐的,这样的流言在南方流传的越来越广,越来越甚嚣尘上,便连京师,也开始受到了波及。


        

无数人心心念念的,就是等着一个圣人出现。


        

这也滋生了某些怀有野心的人。


        

倘若上天真的没有让一个圣人出世呢?


        

那么,有人开始想要炮制出一个圣人。


        

王佐,就是最理想的对象。


        

王佐或许没有这样的野心,可架不住有许多人,想要借助他的名望和忠直,将他推到风口浪尖上去。


        

可哪里想到……当答案揭晓的时候,这圣人,竟是天子。


        

而天子之后,竟是方继藩和朱厚照。


        

人们面面相觑,错愕的看着满面红光的弘治皇帝。


        

再看看方继藩。


        

最后,他们目光落在了王佐身上。


        

呀,王部堂再喷血。


        

大口大口的血水,喷洒出来,溅在地面上,染红了他浑身,这样血淋淋的画面让人觉得瘆人。


        

可是暂时,大家的心思,没有放在这王佐身上。


        

而是有人睁大了眼睛,看着李朝文,似乎在期待他说下去。


        

弘治皇帝惊讶的扬眉,郑重的问道“是吗?太子和继藩?”


        

弘治皇帝同样很震惊。


        

他们这样不着调的人也可以成为亚圣吗?


        

李朝文却是脸不红,眼不眨的,一脸正色道。


        

“陛下,此乃天意,臣不过是据实禀奏而已,若是臣由虚言,天厌之。”


        

让一个方外之人,发出天厌之这样的毒誓出来,那么……再没有人怀疑李朝文的真假了。


        

毕竟,李朝文已经让所有人证实了他的神通,而这神童,绝非人力可为,只有上天才可以做得到。


        

既然上天有灵,身为方外之人的李朝文,又怎么敢轻易以老天的名义来发毒誓,甚至是……弄虚作假呢?


        

这样的事,这李朝文绝对不敢忽悠的。


        

老天无眼啊。


        

有人在心里发出了感慨。


        

可无论心里如何吐槽,谁也不敢反驳,再多的言语反驳,也是无力的。


        

毕竟黄河的水都清了,这不就说明,李朝文说得都是真的嘛!


        

没人在敢反驳,在敢有半分的质疑了。


        

方继藩惭愧了。


        

他汗颜道“老天爷竟这样垂青于我吗?李师侄,话可不能乱说,这样说来,我心里惭愧的很,我何德何能,怎么能忝居于太子殿下的下座,更遑论,与陛下相列了,这定是骗人的,我不接受,我决不接受。”


        

李朝文倾佩的看了一眼方继藩,心里感慨万千,师叔这样有大神通的人,还能保持着如此的谦逊,实在是很难得啊。


        

虽然亚圣之说,不过是自己趁热打铁,师叔事前并不知情,而现在,他不能接受,可不成。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师叔建新学,桃李满天下,为朝廷培养了无数人才。奉圣天子之命,下西洋,历经千难万阻,正因有师叔这样的人辅佐,圣天子才能大治天下,圣天子若是周文王,师叔就是姜太公,师叔怎么可以谦虚呢,小道为了参透这天机,已是折寿了十年,师叔……万万要接受啊。”


        

李朝文一脸虔诚的说道。


        

方继藩心里真是惭愧的很,看看左右,弘治皇帝似乎对此,并不反感。其他翰林,个个低垂着头,默不作声。


        

那王佐,竟是不吐血了,居然让方继藩觉得有点遗憾。


        

方继藩道“我虽有赤胆忠心,也有爱民之心,所谓德如高山仰止,可是能力,却是有限,哎……”


        

一声叹息。


        

弘治皇帝背着手,心里却颇有几分陶醉。


        

原来太子……竟也可以成为亚圣。


        

他的心目中,方继藩才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而太子嘛……他会个啥?


        

无论如何,这对皇家而言,有着莫大的好处,对于清除新政的障碍,推而广之,更是如虎添翼。


        

弘治皇帝心里喜滋滋的,他不禁朝李朝文颔首点头。


        

“李真人实是得道高人,敕命,李真人授予大真人号。”


        

李朝文一愣。


        

这真人和大真人是不同的。


        

天底下,有许多的真人,可在正一道里,大真人只有一个,那便是张家的传人,也即是张天师。


        

自己哪里敢和天师并列,这是欺师灭祖啊。


        

李朝文忙拜倒“臣之所学,尽为天师所授,岂敢加以大真人号,与天师并列,臣惶恐,恳请陛下收回成命,臣能被朝廷授予真人之号,已是仰慕圣天子恩,感恩戴德了。”


        

李朝文拒绝的十分果断。


        

这不是好玩的事。


        

李朝文还是晓得厉害的。


        

这是正一道的规矩,而他,只希望能够安安生生,做他的真人而已。


        

能因师叔的原因,而一步登天,已是心满意足。


        

弘治皇帝诧异。


        

其他翰林面面相觑。


        

看来……这位李真人,不但得了道,竟还不慕名利。


        

境界之高,深不可测。


        

弘治皇帝显然对李朝文的姿态很满意,世上少有这种清心寡欲的人,他又对着李朝文颔首。


        

“不成想,你还有此心思,既如此,那么,卿依旧为真人吧,来啊,赐予龙泉观金三千万,赐土地田庄三万亩。”


        

李朝文才松了口气,于是,叩谢皇恩。


        

弘治皇帝道“这圣人,朕不稀罕……”


        

他说到这里。


        

其他的翰林们又错愕了。


        

那吐完了血的王佐也不禁愣住了,满脸诧异的看着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道“朕乃天子,何须做圣人呢?朕的职责,不过是敬天法祖,下安黎民而已,圣人之号,不过是锦上添花。只不过,既然这是上天之命,朕也只好勉为其难的接受了。英国公年纪老迈,朕不忍心他操劳,不过此时,是非常之时,朕思虑再三,还是需劳动他动身,前往祖庙,祭祀列祖列宗,向列祖列宗们,上祭表,告知今日之事,如此,也算是告慰了列祖列宗们的在天之灵了。”


        

弘治皇帝看向方继藩。


        

方继藩朝弘治皇帝笑,笑得很开心。


        

弘治皇帝板着脸“如李真人所言,卿乃朕之姜太公,乃朕的左膀右臂,卿万万不可为此而沾沾自喜。”


        

方继藩连连点头。


        

“儿臣诚惶诚恐已是来不及,哪里敢骄傲自满。”


        

弘治皇帝满意极了,面上露出喜悦的笑意来,随即他便开口说道“如此甚好,你既也有文名,朕近来,一直都在思考着一件事,现在,却可以放心交给你了。”


        

方继藩心里嘀咕,陛下成日琢磨这有的没的,很操劳啊。


        

弘治皇帝背着手道“皇孙年纪日渐长大,可在朕眼里,毕竟还是个孩子,从此往后,你便言传身教,做他的授业之师吧,让他在你身边,多听听你的教诲。”


        

方继藩一愣。


        

说起来,皇孙进了自己的保育院,这一层关系之中,方继藩属于皇孙的开蒙老师。


        

这是一个十分紧密的关系。


        

不过……现在……弘治皇帝让自己做的,却是皇孙的授业恩师。


        

这又是一层新的关系,蒙师是让皇孙开蒙,让他懂得学习。而授业恩师,就不同了,这是属于一对一的关系,彼此之间,可比父子一般。


        

反正就是……事关到皇孙的事,方继藩一概可以管。


        

皇帝这是要让自己将自己的平生所学,统统传授给皇孙。


        

那王佐听到此处,眼里,竟是闪过了一丝恐惧。


        

这样说来,天子若是驾崩,接着,便是太子那个魔头登基,等太子驾崩,便是皇孙,也就是方继藩的影子,克继大统。


        

祖孙三代,都要和理学要仇啊。


        

三代,足以改变天下的大势。


        

完蛋了。


        

他已来不及呜呼哀哉,居然觉得,本是有些缺血的自己,竟好像,又有感觉了,还是那熟悉的味道,喉头一甜,噗……


        

鲜血四溅。


        

方继藩本是要叩谢,见王佐这般,不禁喊到“呀,王部堂又流血了,这是病入膏盲的征兆,来人,来人,我看他的肺定是有损,要紧急手术,开膛破肚不可。”


        

王佐头晕目眩之中,听到这些话,已是吓得浑身汗毛竖起,张着溢血的口,含糊不清道“我无病,我无病。”


        

方继藩哪里会理会他,依旧朝人吩咐道。


        

“不可讳疾忌医,来人,将他抬去医学院。”


        

外头,有差役听了吩咐,哪里敢怠慢,匆匆抬了人,便要走。


        

王佐发出了凄厉的大喊“我无病,我无病……”


        

这声音,由近而远。


        

可那凄惨的声音,却如绕梁一般,至今没有在堂中散去。


        

面如死灰的翰林们,仿佛在耳畔,还能听到这凄厉的吼叫,都不禁打了个寒颤,果然……报复来了。


        

他们已经可以想象,被绑在手术台上的王佐,被人用锋利的刀子,剁成肉碎的模样了。


        

想到这里,他们的身体竟是不由的发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