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继藩很无法理解,为啥一个人可以这般的为所欲为。


        

想来,这就是传说中的伴君如伴虎吧。


        

信用呢?


        

节操呢?


        

方继藩一脸无语,乖乖告辞,退出了奉天殿,从奉天殿至午门,行至一半,却是刘健等人笑吟吟的迎面而来。


        

想来,他们是预备要去面圣了。


        

双方撞了个正着。


        

方继藩忙是行礼“刘公、李公、谢公,你们好吗?”


        

“好好好。”刘健面带微笑。


        

这些日子,黄金洲到大明,开通了邮轮。


        

这邮轮,除了进行信件上的来往,同时,还搭在一些公务上的人往返。


        

要知道,如此长的距离,设立一个固定的邮轮线路来回,花销还是很大的。


        

每年,会有三躺邮轮船抵达大明,之后,再从大明出发,前往黄金洲。


        

几乎每一次,这些邮轮,都将堆积如山的信件带回来。


        

如此一来,刘健安心了,他开始知道了自己儿子在黄金洲的住址,一开始,是在新津,不过,据说因为要向北开拓,营造新锦城,因而,便随着无数的军民,朝北迁徙。


        

这新锦,便是新锦州之意。


        

只要知道刘杰人还安在,刘健的心情,就不算糟糕。


        

“齐国公,你也好吗?”


        

方继藩笑吟吟的道“还不错。”


        

大家又都笑了,其乐融融,谢迁道“最近天气变凉了,齐国公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听说,太子殿下和齐国公怜悯百姓,害怕百姓们过了冬,穿不暖,要将这布匹的价格,降一降,这……是好事啊,太子殿下和齐国公有此心,是社稷之福,老夫人等呢,拭目以待,到时,一定为齐国公请功。”


        

刘健也笑吟吟的道“是啊,齐国公富可敌国……”


        

方继藩脸都变了,立即道“我很穷,真的……”他眨眨眼,眼睛有些湿润,一副委屈巴巴的样子道“刘公就不要取笑了。”


        

刘健微笑“好好好,那就不打趣你了。齐国公长大了啊,不得了,越来越有乃父之风了。”


        

方继藩心里想,也亏得我没有乃父之风,不然,依着我爹的脾气,若是晓得有人打我们方家家产的主意,看他打不打破你们的狗头。


        

方继藩就不一样,他是个正直的人,于是,继续保持微笑“告辞,告辞。”


        

悻然而去。


        

刘健等人捋须,又禁不住笑了。


        

李东阳压低声音道“刘公,听说现在的布价,又涨了,一方面,是最近物价本就松弛,另一方面,则是要入冬了,不少商贾,坐地起价,而今,一匹好的松江布,竟是高达了一两五钱银子,倘若是寻常的布匹,怕也需纹银一两了。”


        

刘健颔首点头“哎,现在知道有银子的好处了吧。也罢,不说这些,去见驾吧。”


        

…………


        

方继藩找不到朱厚照,便晓得他十之八九,又去了第一作坊。


        

穿着小褂子的朱厚照,嗷嗷叫的背着一麻袋的棉花,帮着织工们干点力气活,一副不亦乐乎的样子。


        

外头寒风凛冽,可这作坊里头,却是热烘烘的,蒸汽弥漫,宛如一个烤炉。


        

方继藩进去,也禁不住想要脱衣服,好在他是一个三观奇正的人,这等下流勾当,是做不出的。


        

“老方,来,来,来,搭把手。”


        

方继藩急着道“殿下,来。”


        

“干啥。”朱厚照卸下了麻袋,小跑着赶来。


        

“还有十天功夫了,殿下,还在这里碍手碍脚做什么,昨日机器发生的故障维修了吗?”


        

“修了呀。”朱厚照道“不但修了,还……”


        

方继藩颔首点头,道“想要让这价格下来,最紧要的是,增加供应,现在外头的布匹,都是漫天要价,尤其是不少的布店,就指着这过冬的时候,囤货居奇呢……理论上而言,只要增加市场供应就可以了。”


        

方继藩一面说,心里一面计算。


        

朱厚照看着方继藩“父皇叫你去,说了什么。”


        

方继藩板着脸道“自是痛斥太子殿下。”


        

朱厚照面上没有任何的喜怒,习惯了“而后呢?”


        

“而后当然是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为殿下殿下缓颊。”


        

“好兄弟。”朱厚照拍了拍方继藩的肩“本宫就知道,有你在,就不成问题。”


        

“不过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陛下还是放出话来,说是若是布价不降,太子殿下赌输了,便打断殿下的腿。”


        

“咦,父皇不对呀。”朱厚照开始陷入了纠结之中“一丁点契约的精神都没有,当初打赌时,明明是用你的人头作保的,怎么又换了是本宫的腿了,不成,父皇出尔反尔,我要寻他,据理力争。”


        

方继藩开始磨牙,想拍死这个二货。


        

……


        

在作坊里,一连呆了八九日。


        

终于……


        

方继藩和朱厚照重见天日。


        

朱厚照的肤色,泛白,毕竟在充斥了蒸汽的作坊里呆了这么久,紧接着,王金元开始盘货。


        

无数的车马,也已预备好了。


        

在新城的交易市场,西山布业的门脸,也已经装饰一新。


        

一仓仓的布料,整装待发。


        

而方继藩和朱厚照,则先行赶到了交易市场,在西山布业的后堂,坐着喝茶,休息。


        

片刻之后,王金元便气喘吁吁的赶来。


        

数十种不同花色的布料,开始摆上了货架。


        

这西山布业有动作,本就容易让人瞩目的。


        

毕竟……


        

西山本就是一个最闪亮的招牌。


        

李记布行的铺主李应幸也在外头猫着腰,探头探脑。


        

他在这京里的纺织业,也算是有一点分量的人了。


        

一见到他,王金元便叫住“李东家,怎么站在外头,不到里头来坐一坐?”


        

李应幸便尴尬的笑了“叨扰,叨扰,怎么,西山布行,也在此……”


        

他说着,眼睛下意识的,看向货架上的布匹。


        

这一看……吓着了。


        

他是内行人啊。


        

家族经营了布匹数代,往上追溯,可以到宣宗皇帝在的时候。


        

可是……


        

这布匹……


        

他快步到了货架上,已经顾不得王金元了。


        

这布匹的色彩,极鲜艳,而且……花纹,非常的讨喜。


        

显然,这和寻常的百姓所织出来的布,是完全不同的。


        

以往李应幸的经营模式,就是四处收购各种土布,之后再送到京师来兜售。


        

偶尔,也会有一些本地作坊里出来的布匹。


        

可绝大多数,都是小作坊。


        

寻常人自己织的布,哪里顾得了其他的,清一色都是青、红、绿罢了,不会有什么花样。


        

至于纹理。


        

李应幸伸出手,一摸,整个人,脸色就变了。


        

这布织的,极为绵密,这世上,有谁有这样的巧手哪。


        

要知道,织布的人,哪怕是技术再高超,毕竟,也是限于人力的,寻常的布,都会毛糙,哪怕是再好的织工,所织出来的东西,外行人看着丝滑,可在内行人看来,依旧有许多的瑕疵。


        

李应幸下意识的,掏出了他的放大镜来。


        

现在的商家,来确定布匹的好坏,都用放大镜了。


        

在这放大镜之下,这布中的每一根针线,竟都是齐齐整整……这是何等巧夺天工的织造技术?


        

李应幸口里发出了啧啧的感慨声。


        

若是按照以往的行业划分,这布可分为细布、粗布,粗布暂且不论了,细布又有上中下之分,上等的布,往往都是江南的松江布,或是江西饶州府的布匹。


        

可是……这布的做工,只怕……统统都可列为上等之上等。


        

最可怕的是……


        

李应幸身躯一震。


        

他陡然发现,这布,居然更宽。


        

一般的布,受限于纺织机,布匹的宽度,是有限的。


        

可布料若是不够宽,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即很难在裁衣时一体成型。


        

如此,就需要多让缝衣的女工进行拼接,裁剪。


        

这不但会造成许多边角料的浪费,而且也不美观,可是……实在没有法子……


        

可恨明显,这里的布料更宽,完全满足于,衣料的裁剪。


        

李应幸眼里不禁一亮。


        

这样的布料,已是上等之上等了,哪怕是比之寻常的丝绸,也不遑多让。


        

他心里飞快的算计,如此好料子,便是比自己手头上最好的布料,价格再翻上一倍,也不愁没有销路,三两银子一匹出货,也是有销路的。


        

他兴致勃勃的看了这个,又看那个。


        

越来越多的商贾进来。


        

他们各自摸着料子,取出放大镜看着纹路和针脚,因为是样品,甚至有人扯开一些来,蹂躏一番。


        

最后几乎所有人都得出了结论,此布柔软、精细又结实,实是让人大开眼界。


        

李应幸开始忍不住了,朝向王金元,笑吟吟的道“王大掌柜,果然是大行家啊,这一出手,便将我们的布,都比下去了,却是不知,这布一匹,开价几何,我们也想进一批,哈哈……都是同行,跟王大掌柜背后,喝一碗肉汤嘛。”


        

众人都支起了耳朵,纷纷看向王金元。


        

王金元笑哈哈的道“这个……诸位想要,还不容易吗?好说好说,这布,原料价格还凑合,花费的人力,也不多,齐国公早就吩咐了,一两银子,一匹。”


        

卧槽……


        

砸饭碗啊!


        

…………


        

第二更,还有两章,大家一起记,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