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抱病请求在家歇养的大臣不少。


        

弘治皇帝看着一份份告假的奏疏,有点懵。


        

刘健旧疾复发。


        

谢迁身体不爽。


        

礼部尚书张升昨夜崴脚。


        

翰林大学士……


        

理由不一而足。


        

当然,人家用的还是春秋笔法,虽说抱病,话却没说死,留有了一丝余地,大致的意思是,可能身体不太舒服,所以……嗯……歇一歇。


        

弘治皇帝抬眸,看了一眼一旁的萧敬。


        

萧敬笑吟吟的道“今日乃是盛会,新学近来流行,而那理学大儒……”


        

弘治皇帝颔首。


        

这是士林中的大事啊,难怪有人要告病了,多半是心痒难耐,实在是想去看看,因而他们用了春秋笔法,毕竟,直接说皇上,我想去凑凑热闹,弘治皇帝宽宏,想来是会恩准的,可奏疏是会存档的啊,若是送去了翰林院,或是记录了下来,传出去,对朝廷的声誉有影响。


        

而告病,不是给皇帝看的,其实是给天下人看的;大明朝的大臣,断然是不会因为凑热闹就告假的,开玩笑,不病的喘不过气,敢休息吗?


        

奏疏的背后,则是暗示了皇帝,他们不是真的病了,而是……另有隐情。


        

弘治皇帝笑道“还真是适逢其会啊,朕……竟也好奇起来。”


        

正在这时,外头有小宦官进来,道“陛下,内阁大学士李东阳,兵部尚书马文升求见。”


        

弘治皇帝刚刚起心动念,闻言,愣了一下。


        

还真是没法儿休息啊。


        

想了想,低头看了告假的奏疏。弘治皇帝道“告诉他们,今日不必奏事。”


        

“陛下,他们都到……”


        

弘治皇帝风淡云轻的道“就说朕略染风寒,身子,有些不适,打发他们回去。”


        

“遵旨。”


        

弘治皇帝起身,看了一眼萧敬。


        

萧敬已明白了什么。


        

弘治皇帝交代道“不要大张旗鼓。”


        

“奴婢知道。”


        

“太子人呢?”


        

“太子殿下肯定会去凑热闹的,想来,早就在西山了吧。”


        

弘治皇帝咬牙切齿“有热闹他便去凑,一点威严都没有。”


        

“是呢。”萧敬心里在琢磨,陛下……不也要去凑热闹吗?当然,他不敢说“殿下年纪还小,自然……顽皮一些。”


        

“准备去吧。”


        

……………………


        

鸿胪寺里,一群人匆匆的走出来。


        

走在前头,乃朝鲜国王李怿。


        

其后,乃是两个朝鲜国的使臣。


        

他们都穿着纶巾儒杉,显得英姿勃发,因为是便装出行,不好劳烦鸿胪寺的官吏,因而带了银子,便出来了。于是其中有使臣先行去雇轿,鸿胪寺外,还真有轿夫,与这使臣讨价还价“西山,远着呢,三百钱。”


        

“嫩个鳖孙。”使臣急了,操着流利的汉话便开始咕哝起来“日他嘚,俺嫩朝鲜国这点点的楼,五十大钱,嫩要三八?去球!糊弄哩。“


        

李怿一听,觉得自己的家臣有辱朝鲜国的威严,便在后头拍拍他的肩,对轿夫道“中,三八大钱便三八大钱。”


        

轿夫听了,便喜滋滋的请李怿入轿。


        

李怿也是听鸿胪寺里的官吏,才得知西山那儿,将会有异常辩论的,他对汉学,极为向往,何况还拜了刘杰为师,其中辩论的一人,竟是自己的师公王守仁,据说他的儒学精深,深不可测。


        

此番,自然要去凑凑热闹才好。


        

毕竟这不是正式的拜访,所以也并不担心,触犯了什么礼制。


        

他上了轿子,虽为藩国王,可毕竟还得摆出一点架子,免得被人看轻。


        

可即便如此,三百大钱……心疼。


        

朝鲜国十分贫瘠,贫瘠到什么程度呢,便是大院君,一年的俸禄,也不过是数十两纹银而已,在这大明,好在还有鸿胪寺供奉着吃喝,否则……真的会想死啊。


        

…………


        

刘健穿着一身布衣,遇到了很多熟人,然后大家尴尬一笑,便各自假装没有认识,又分道扬镳。


        

在这茶馆里,上下三层,竟是人山人海。


        

刘健远远地,看到了自己的儿子刘杰,他没有上前,只依旧躲在角落里,不料脚步稍稍移动了一下,不知踩了谁的脚,他下意识看过去“抱……”


        

歉字没出口,脸有点僵硬了。


        

陛……陛下……


        

弘治皇帝在他身后,背着手,笑吟吟的看着,萧敬则是努力的挤开身边的人,想要给陛下腾出地方。


        

弘治皇帝也看到了刘健,二人四目相对,俱都露出了意味深长之色。


        

刘健苦笑,想解释一下什么,可弘治皇帝只朝他轻轻点头,便又挪腾到其他地方去了。


        

刘健吁了口气,看着陛下似乎乐在其中,就喜欢往人多的地方钻,可急坏了萧敬,只怕外头的不少暗卫,也都急的满头大汗了吧。


        

刘健笑了笑,便没继续理会下去了。


        

…………


        

朱厚照坐在了正中,大刀阔斧,很有几分院长的气势。


        

方继藩坐在他的下侧,面带微笑,今儿算是大赚了一笔,不亏。


        

四个门生,一字排开,站在了朱厚照和方继藩的身后。


        

这四人,犹如四大护法一般,个个精神奕奕。


        

尤其是欧阳志,面对这热火朝天的场景,面上竟无一丝波动,这份气度,令所有人折服。


        

坐在对面的文素臣,却显得有些焦虑,他仿佛看到,对面的方继藩,那笑容里,似乎在说,哈哈,这群送银子来的傻瓜。


        

文素臣是个读书人,读书人都敏感,一想到这个,他就想呕血。


        

王守仁笑吟吟的上前,作揖“学生见过文先生。”


        

落落大方,面上含笑。


        

文素臣起身,拱手作揖还礼“王编修,久仰。请………”


        

茶肆里,安静了下来,鸦雀无声。


        

看着文素臣举止淡定,众人纷纷暗中点头。


        

再看王守仁,道“请文先生先请。”


        

语气平和,亦有儒者风范。


        

文素臣捋须,微笑“那么,冒昧了。”


        

他顿了顿,道“程朱理学兴盛数百年,王编修亦曾读程朱,否则,如何金榜题名,却何以反程朱?”


        

第一个问题,使沉默的看客们,都屏住呼吸了。


        

这是一个要命的题,天下的程朱门生千千万,你王编修何德何能,敢反亚圣?


        

背后的意思是,你凭啥,如此自不量力!


        

王守仁摇头“学生不曾反程朱。”


        

文素臣笑吟吟的道“那么,格物致知,深格其物,便可知自然之理,这些,王编修认同吗?”


        

王守仁摇头“不认同。”


        

“……”


        

许多人暗暗摇头,这才刚开始,就中陷阱了。


        

王守仁,看来不过如此。


        

人群中某处,某个人心里咯噔一下,眼睛直勾勾的看着王守仁,眼里不由的掠过了些许失望,就恨不得他亲自来登场了,可他还是忍住了,没有做声。


        

文素臣笑了“你既不认同格物致知,自然是反程朱。”


        

“不对。”王守仁摇头“学生不认同格物致知,是因为学生在格物之中,没有明白到自然之理。”


        

“什么?”


        

“学生曾格过竹,格了三天三夜,也没格出什么来。”


        

“……”文素臣皱眉。


        

王守仁反问道“文先生格过竹吗?”


        

文素臣摇头“没有。”


        

“那么,文先生格过什么?”


        

“这……”文素臣觉得这家伙脑子秀逗了,格物……怎么就成了格竹了呢。


        

“竹不是物?”似乎王守仁料到文素臣可能会钻空子,直接将文素臣的退路封死。


        

文素臣微微笑道“万物皆可格,这话没错。”


        

“那么,何以学生格竹,却并没有了解自然之理呢?”


        

文素臣深吸一口气,这王守仁,还真是会纠缠啊,咬着一个格竹,死死的追打自己,明明大家研究的是理论,你老提竹子干嘛。


        

“其实……老夫以为,物者万物也,格者来也,至也。物至之时,其心昭昭然明辨焉,而不应于物者,是致知也,是知之至也。知至故意诚,意诚故心正,心正故身修,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理,国理而天下平。此所以能参天地者也……”


        

文素臣一口气,直接放出自己的大杀器。


        

许多来助威的人,纷纷暗中叫好,文先生果然是大儒,引经据典,张口即来。


        

王守仁则是一脸不解的样子“可是……何以格竹,不曾格出万物之理?”


        

“我们且先将竹子放一边。”文素臣没有这么无聊,不曾格过竹子,所以,自然而然的,他不能在格竹上,有啥心得体会“我们先从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开始……”


        

“若格竹不知其意,那么,格竹有何用?格物又有何用呢?”王守仁突然声若洪钟一声,大喝道“格物不能致知,无知如何正心,心不正,又如何诚意,意不诚,如何修身,身不修,何以齐家,家不齐,如何治国,国不大治,天下难平!”


        

文素臣红着脸。


        

这王守仁……还利的口舌啊。


        

他明明年轻,嘴上无毛,自己的儿子,都比他大,怎的嘴巴这么厉害。


        

文素臣深吸一口气“狡辩!”先声夺人的呵斥了一声,文素臣同样厉声道“一个格竹,就可以否认格物致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