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光坐在车里。


        

一直有点心不在焉。


        

院士在中国属于终生学术成就,也是最高学术成就!


        

当一个医生到了五十多岁以后,很多时候梦想不再是挣大钱,做大事业,而是希望名留青史,进入学术圣殿:院士!


        

对于大多数学术工作者来说,院士就意味着传说中的“名人堂”。


        

这似乎成为了一个学术工作者终其一生的目标。


        

加入等于被认可。


        

完全符合人类的高级需求,


        

可是现如今,周宏光的院士却遇到一个严重的问题。


        

虽然明面规则上,院士的评选是和人数没有关系的,只要你符合标准,有重大工程项目成果,有三大奖等等……你基本上就可以锁定一个院士的位置。


        

但是……


        

关键就在一个规则之下的潜规则!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大家都在暗中遵循的规则:那就是医学类下属学科的亚学科只能有一个工程院院士。


        

这个潜规则的开始其实就是在最近一些年才开始真正出现。


        

因为院士可以退休了!


        

没错!


        

院士退休制度从近些年才开始提出,陆陆续续的逐步开始实行。


        

其实在15年以前,评选为院士的平均年龄高达了63岁左右,到了2017年为止,新增院士的平均年龄已经降低到了54岁。


        

可以说,一支朝气蓬勃、战斗力十足的院士队伍正在形成当中。


        

到了2018,上面明确提出稳妥有序推进院士退休工作。


        

是为了从根源上解决院士的老年化问题,把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才选进院士队伍,保持我国科研事业的活力和动力。


        

而要在制度上推陈出新,离不开勇气和信念,一改陈规,正是党和政府勇于创新的表现。


        

这是好事儿!


        

可是,现在就成了老院士不下去,新院士上不去!


        

虽然说要70岁退休,可是现在80岁的院士一堆呢。


        

而最重要的是,同一个亚学科领域,同专业的现有老院士对评选的新院士有一票否决权!


        

而同样新院士上来以后,基本上老院士就意味着要逐步退居二线。


        

这是一种复杂的机制。


        

看起来荒谬,但是其实实实在在存在。


        

但是也的确推动了现在院士的年轻化和创造力。


        

周宏光现在55岁了。


        

不年轻了!


        

各行各业,新人上位都是有老人让步的。


        

周宏光看着红灯转绿,松开了刹车,一脚油门超前!


        

脑海里出现了陈沧刚才的病例叙述。


        

作为一个成功的外科医生。


        

需要救场的时候,需要具备一种对病例的快速“阅读”能力。


        

而这边,普外科的办公室内,何志谦的电话响了起来。


        

“何主任,肝源还有10分钟送到!”


        

这边电话放下没多久,陈沧的手机里传来了微信消息。


        

是来自周宏光的。


        

“小陈,我还有10分钟后到达!”


        

陈沧收到消息以后,顿时一喜!


        

“安排手术!”


        

何志谦内心也是开心起来,周宏光的大名何志谦可是听过的,301肝胆外科主任,55岁的准院士。


        

其实,在别的行业,最年轻的院士只有三十多岁!


        

但是唯独医疗行业不可能!


        

因为你三十多岁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出成果,你这个时候还是一个小试牛刀的江湖新手,到了四十岁也是高年资医师,这个时候你才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你需要十年的时间去提高自己和成就自己!


        

到了五十,是一个医生在学术造诣和影响力的的巅峰十年。


        

何志谦连忙打给手术室:“准备手术!”


        

这边,王栋临行前没有再看妻子一眼,换衣服的时候,妻子小心翼翼给手术好,很隆重!


        

手术台不是刑场。


        

但是,却是一个悲欢离合的厉害。


        

王栋说:“不用这么认真!你穿的这么仔细,去了人家医生还要给脱了呢。”


        

妻子笑了笑没说话。


        

……


        

手术室内。


        

大家对这台手术都很认真!


        

医院停车不容易,周宏光来了以后,何志谦已经安排人下去安排泊车,而周宏光直接朝着手术室走去。


        

而与此同时,协和肝胆外科这边派来了一名年轻的主治医师过来送肝源。


        

廖佳作为协和医师,还是很有自信。


        

这一份自信一部分来自协和的百年荣光,一部分来自自己的导师莫礼。


        

廖佳其实不明白急救中心为什么会要这样一个肝脏!


        

15个小时……


        

不,现在可能16个小时了。


        

这样的肝脏,有什么意义呢?


        

手术成功?


        

她压根没想过。


        

三十多岁的廖佳做过几台肝移植手术,正是如此,她才知道这样16小时的离体冷冻缺血时间的肝脏意味着什么!


        

他不认为何志谦主任能比自己导师,协和肝胆外科莫主任要强!


        

肝脏移植涉及到的核心操作太多了,特别是修肝技术、灌注技术,对肝脏恢复感知和判断能力……


        

等等!


        

自己老师都做不到,更别提二流主任何志谦了。


        

没错。


        

虽然廖佳不是顶级医生,但是这不影响她对何志谦的看法。


        

在他看来,一流的肝胆外科主任就那么几个,东方肝胆外科不用说,这是吴老先生的根据地,首都其实也就协和和301,如果单说主任能力的话,北大人民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也能算进去。


        

但是何志谦是绝对算不进去的。


        

但是廖佳不清楚一点:何志谦不是不行,而是他在急救中心呆了十多年,这里每天都有危急重症,而何志谦的工作并不是要挑战那些高难度手术,解决国家难题,他的工作和任务就是救命!


        

十年来,何志谦救了多少人?


        

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其实,他这种人,他自己都明白,搞急救是没前途的,能别说做院士了。


        

但是因为总得有人做。


        

甚至何志谦的骄傲在于,如果来了一个急诊外科手术无论是普外还是肝胆外,他何志谦能保证患者一定时间不死。


        

虽然他不能救病,但是他能救命。


        

曾经大家把这个比喻成拍电影。


        

何志谦说我就想做一个最佳配角。


        

但是陈沧出现以后,何志谦发现……自己或许……可能……也能做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