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入为大夫参与朝政,武能跨马上战场。


        

擅武者中,能入朝廷参与朝政的人很少。


        

如尉迟恭等人在朝堂上更多是一种象征,又皆具镇压朝堂,维护皇家安全与颜面。


        

但若真要尉迟恭说出个一二三四五,谈吐一些治国安邦之策,尉迟恭则吐不出半句。


        

相较于朝廷文人官员,武将们在治国一途难有见解可言。


        

但这不排除一些文武双全和见识诸多的将领。


        

譬如李靖、李道宗、徐茂功等人。


        

此时唐皇显然有意开始让侯君集参与朝政,顺道还捎上了李鸿儒。


        

“莫非这也算气运之妙?”


        

李鸿儒看着侯君集,侯君集也不乏目光在李鸿儒面容上浮过。


        

入朝为政绝对不是去站站地方那么简单,而是要真正的去做事,侯君集显然也没什么把握。


        

侯君集最擅长是兵家之事,属于安邦之才,治国内容则是偏少。


        

这一年的年初,唐皇如此做安排,这或许是难有大规模战争。


        

大唐会进行彻底的休养生息,蕴养国势。


        

新的一年,便是定下基调的一年。


        

只是随口问问话,李鸿儒便已经大致明白。


        

朝堂是他有些畏惧之处,一方面是他人言轻微,话语没有份量。


        

另一方面则是诸多文人朝臣嘴利心狠,李鸿儒很担心自己某天直接被收拾掉了。


        

在李鸿儒的印象中,朝堂中诸臣互斗又相互陷害,端是波云诡谲。


        

李鸿儒脸露迟疑时,侯君集也是一时举棋不定。


        

“不必有压力,你们见识诸多,可以从参与官员的选拔,定制考核题目开始”唐皇笑道。


        

大唐当前最不缺的便是考试,各类考试从年初考到年尾,也不断选拔着各类人才。


        

唐皇的发声不仅让李鸿儒松了一口气,便是侯君集的神色也正常了起来。


        

和老狐狸们没法共事,但要去应试一些愣头青,双方都不缺乏能力。


        

这是在力所能及之内。


        

“我还在江湖司任职呢?”李鸿儒低声道。


        

他看了看唐皇,又瞅了瞅长孙无忌,只见长孙无忌微微一哼。


        

到现在这阶段,这货总算想起自己是江湖司的人了。


        

如果江湖司有打卡签到等活动,这货一年到头的签到数目绝对不会超出五指之数。


        

江湖司中人人都在干活,但李鸿儒一直是挂名吃老本。


        

此时唐皇在要人,长孙无忌一点也不心疼,完全没了往年缺李鸿儒不行的模样。


        

时隔数年,他那套班子已经能启动,运转江湖司压根没毛病。


        

“我听无忌提及你很少去江湖司,看来是不怎么喜欢在江湖司任职,如此也出来做些事情,免得浪费了才干!”


        

唐皇看着有些不远挪窝的李鸿儒,心下又好气又好笑。


        

若不是这货干的事情都很上道,一般的上司早就将他踢出了行列。


        

长孙无忌能忍受李鸿儒数年,还时不时做帮衬,这已经算是知遇和善用了。


        

李鸿儒做的那些事情很广,益处也不少,但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凿了地方就跑,显得有些轻浮和漂浮。


        

任何一个领域都需要持久去耕耘才有足够的话语权,他也想李鸿儒能耕耘得久一些。


        

“我喜……行!”


        

李鸿儒刚想说‘我很喜欢江湖司’,但瞅唐皇的模样,这话说出来也就他自己相信了。


        

“既是如此,那朕就拜侯君集为吏部尚书,授光禄大夫阶位。”


        

唐皇对着侯君集叙说完,又转向李鸿儒。


        

“李鸿儒任吏部左侍郎之职,实行平级调动,佐助尚书侯君集管理本部事务!”


        

“尊圣上旨意!”


        

“领圣上旨意!”


        

侯君集和李鸿儒一前一后领了唐皇圣旨。


        

两人一时脸色有些诧异,没想到相互结伴去了趟扶馀国,回来还能相互共事。


        

“还望侯大人以后多多关照!”


        

李鸿儒拱手。


        

朝廷职位变换,这位就是他的新上司了。


        

“叫我老侯……成,就这么叫着吧,咱们一起在吏部干好活”侯君集开口,又低声道:“你私下叫我老侯就行!”


        

“好的,侯大人”李鸿儒应下道。


        

两人领了官衔,这才告退了唐皇,一前一后出了正殿。


        

“你没一点点心疼?”


        

见得侯君集和李鸿儒走远,唐皇才笑问长孙无忌。


        

“去气气侯君集也好”长孙无忌摇头道。


        

当李鸿儒的上司时不时有惊喜,但一年到头更多的是煎熬,需要这货时压根找不到人,急得四处乱跳。


        

长孙无忌最初也是头疼无比,待得慢慢换了江湖司班底,这才任由这货四处晃荡。


        

如今李鸿儒成为侯君集在吏部的班底主力,长孙无忌希望侯君集可以心大一点,能熬过去。


        

“知人善用是一门学问”唐皇点头道:“他有一定的能力,若在江湖司并非不可缺,就需要挪动挪动!”


        

“是!”


        

长孙无忌点头。


        

这何止是挪动李鸿儒,便是朝廷文臣都在挪动。


        

侯君集和李鸿儒上位,就必然有对应的人下位。


        

吏部的职位太高了,吏部的权利也太大了,任何执吏部尚书者的时间都不会太长久,免得发展成朋党。


        

而在军区也同样如此,任何人的官职都会有一定的流动性,甚至连他也不例外。


        

“侯大人,咱们吏部的权利真有那么大?”


        

出皇宫外,李鸿儒亦是有着询问。


        

“没错,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能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权利极高,也是六部之首”侯君集道。


        

“我们签个名,盖个戳,对方就是五品官员了?”


        

“不错!”


        

侯君集的话让李鸿儒咽了咽口水。


        

说来他就是四品以下的官员。


        

李鸿儒没想到自己居然有资格任免自己。


        

江湖司独立,但掌控有限,权利较低,而在吏部中,这种权利放到了最大。


        

唐皇给出了一个重职。


        

这确实是参与官员的选拔,但权利之大属于朝廷中坚层中的最高。


        

再往上便四品官职和三品,这都是朝廷顶层职位,或多或少是个部门的头头,这些官员则归属唐皇任命。


        

在任免官职这一点上,吏部的权限便是唐皇之下。


        

侯君集介绍时让李鸿儒咂舌。


        

“咱们需要以身作则,你可不能硬塞亲戚进来”侯君集叮嘱道。


        

“我……我没什么意愿当官的亲戚!”


        

“那就好!”


        

李鸿儒思索了一会,觉得李家没几个当官的料,包括他自己也是如此。


        

若是哪天不想干了,他还能给自己戳个印章,签个名下台。


        

“吏部从官是正事,咱们私交就是要事,来来来,先去我那边吃顿便饭!”


        

初次去吏部上任,侯君集对自己班底相当客气。


        

李鸿儒还没送礼,侯君集就开始了请吃饭。


        

拥有一个修炼文武双全的上司,这对李鸿儒确实是个不错的待遇。


        

唐皇的安排很稳妥,更是有着照顾。


        

只是李鸿儒修行和侯君集修行有所不同,只要清楚了侯君集修行时所参考的重典,他便能依葫芦画瓢,直接进行研读和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