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飞出。


        

十余分钟之后,信鸽亦是返回了王府之中。


        

“走吧,去大理寺瞧瞧这胆大妄为之辈!”


        

王福畴看着信鸽上的回讯。


        

这是大理寺已经出动了人手去缉拿。


        

他们此时出发前往大理寺,大概和大理寺抓捕涉案人归来的时间相近。


        

“同去。”


        

“这年头稀奇事多,我也是少有撞见有人贪墨这收徒的赠礼。”


        

“福畴兄定是要将这人骂个狗血喷头。”


        

“走走走!”


        

柴令威、朱元适、刘仁景,袁学真四人纷纷开口。


        

他们被拉来见证王福畴收徒,也助力王福畴给徒弟凝聚的浩然正气开锋。


        

此时见得王福畴这徒弟刚刚入门就被人占了便宜,还与王福畴直接相关,顿时个个义愤填膺。


        

祝家这是惹了小的,惹出了他们一帮老的。


        

对方想着以大欺小,他们现在就会让对方体会一下什么叫以大欺小。


        

若非王福畴不想被人抓了把柄,此时他们五人齐齐往那祝家一站,多少会显得更为直接一点。


        

众人马车出行,连带将在客厅不断喝茶的李旦也叫了过去。


        

“定然是他这三四小时内着人调查了你的底细,又请人造了这枚假玉。”


        

“这种手段也就能蒙初入修行门槛之人,待得你修为高深,诸多宝物都能打上自身的标记。”


        

“我送你纳玉之时,已经将自身的标记抹除了。”


        

“怎么判,那要看他们怎么做了。”


        

马车上,有李鸿儒低声相问,也有王福畴正然作答。


        

王福畴不是个喜欢吃亏的人。


        

李鸿儒也不是个喜欢吃亏的人。


        

两人的脾气和秉性倒是颇对胃口。


        

只要有确凿的证据,又惹得起,王福畴很开心出现这种事情。


        

他指导李鸿儒之时,还说了一些修行之事。


        

这让李鸿儒清楚了修炼者与宝物之间的一些联系。


        

譬如那太阴遮光伞上就有泾河龙王的标记,只要对方在一定范围内,就能感受到自己遗失宝物所处的位置。


        

外人想让这种标记消散,若非具备大能力将宝物重新炼制,便需要等待原有宝物主人消亡才可能抹除标记。


        

“为何我们难以看清楚更为高深的修炼秘籍呢?”


        

李鸿儒不免也开始询问与修炼秘籍相关的事情。


        

明明是一册书籍,但会给予两种观看的效果。


        

那能力浅薄的只能看到表面意思,而修炼高深者则能看透书籍真正的内容。


        

文字依旧是那些文字,但入眼的内容已经变得不同。


        

“高深的修炼秘籍摹写时大多运用了元神之力,常人难以识得真实。”


        

“这不仅是传承所需,也需要避免能力不足者窥得秘籍去强行修炼,又需要防备外来者的窥视。”


        

“外来者多着呢,有人,有妖,还有仙,但凡非我族类者,必然有着异心,需要谨防。”


        

“我修行南明丁火,这丁火属于阴火,外显不强,却是易伤元神,尤为克制鬼物。”


        

……


        

王福畴侃侃而谈,介绍着自己所修。


        

这也是李鸿儒以后可以修行的方向。


        

在李鸿儒之前,王福畴还有两位学生。


        

其中一人调任到渤海郡,在当地任职刺史。


        

这是一郡文官系的最高长官。


        

李鸿儒这位师兄叫公孙举,拥有元神,实力有着隐隐超出王福畴的势头。


        

而另一位师兄则是英年早卒,在外出执行任务时丧了命。


        

这让王福畴很长一段时间郁郁寡欢,没了多少收学生的念头,四门馆也少有去宣讲。


        

也算是李鸿儒扳倒夜魔衍恰到好处的伪证助力,入了他的眼。


        

王福畴觉得自己的学生应该灵活点,带点市井之气,或许能活得长久一些。


        

诸多的考虑中,不乏各种念头。


        

李鸿儒听得连连点头。


        

他能力一般,但确实很能活,上辈子死掉,这辈子又活过来了。


        

王福畴没找错徒弟,他就是王福畴心目中那种很合格很能活的徒弟。


        

两人低声交谈时,只听马车夫一声轻吁。


        

目的地到了。


        

李鸿儒迅速揭开了马车帘,王福畴一步踏出,他随即跟随着跳了下来。


        

这是大理寺。


        

三个描金大字悬挂在正门上方正中央处。


        

大理寺门口有重鼓。


        

若是有冤情,只需要将这重鼓一敲,便会有人审查。


        

在另一侧,则是刑具,各种近乎人高的大板棍。


        

不论是乱敲鼓捣乱的,还是真正需要刑罚的,这些大板棍有着最好的威慑。


        

李鸿儒稍微扫视了一眼,只见那大板棍上血迹斑斑,这套刑具看来是没少喝人血了。


        

若是常人,十大板打下去便要躺上十天八天。


        

打上二十大板,屁股就不要想着回收了。


        

若是打三十大板,基本与菜市口砍头的待遇没多少区别,甚至于死了会更舒坦一些。


        

他心中有着心悸,只觉自己以后行事要稳妥一些,不能来这种地方遭罪。


        

“王大人!”


        

迈步踏入大理寺之时,只见一人急匆匆走了出来。


        

“裴大人!”


        

来人匆忙行礼。


        

李鸿儒目视而去。


        

这是老熟人,大理寺的寺正裴绍。


        

对方此前就在李家办了案。


        

时隔三天,双方又见着面了。


        

除了被告发生了变化,原告没什么区别,受害人也没区别。


        

裴绍抿了抿嘴,觉得李鸿儒真是个倒霉孩子,遭的罪一波接一波。


        

“柴大人,朱大人,刘大人,袁大人,这边请!”


        

同行而来的还有四人。


        

这些文官们职能部门各有不同。


        

若说有权,这几位的权利又不大,若说没实权,文官的嘴皮子又着实杀人不见血。


        

他可以与这些人没多少交际,但他不能恶心到文官,免得遭灾。


        

再说了,诸多官员的子女还在太学和四门馆学习,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需要给王福畴等人面子。


        

这帮人还是一群群来的。


        

不乏太学的博士袁学真,国子监的司业朱元适也有着主管教育职能。


        

而太常寺少卿柴令威和宗正寺丞刘仁景,这两人实权不高,但能直接见到皇上。


        

裴绍一一相互行礼。


        

他心下也想看看那不长眼的家伙到底是什么模样,竟是敢去贪图王福畴的纳玉。


        

裴绍觉得王福畴自从死了学生以后,脾气就不太好了,只要逮着机会,逮谁喷谁,一些佛、道者甚至倒了大霉。


        

今天这个定然没好果子吃。


        

只要证据确凿,裴绍觉得大理寺会配合,完全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