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九。


        

这日历看上去很平常。


        

李鸿儒按易经上所学推算了一番。


        

待推算到今天宜拜师,他顿时就觉得王福畴是个讲究人。


        

对方的推算力也是超出他数个层次,随口就能推测。


        

易经推算日历诸多宜和忌,听起来很是高大上,那计算快的看上去更是了不得。


        

但诸多事情都有规律,只要认真去学习一番,难度又并不算高,最终与心算加减乘除没区别。


        

若是那懒散的,可以花上一些钱财,去买本万年历,每日一翻就能直接查看到结果。


        

今天宜拜师,李鸿儒今天也要去拜师。


        

他此时穿戴一新,换上了新衣服和裤袜,手上还搓了一些皂角泥。


        

李保国特意叫来了马车,给了一些铜钱后,李鸿儒和李旦才挤上了马车。


        

马车上,李鸿儒四平八稳,李旦却是有一些忐忑。


        

李鸿儒是与一些世家子弟混习惯了,诸多交易还因为奇货可居,最终用平等的方式进行的交易。


        

而李旦则是常年和几个苦哈哈在一起练武,勤奋有余,见识却远远不足。


        

即便是祝氏剑堂的几个世家子弟,他大都也是远远看着,难于交流。


        

此时是第一次去见识大人物。


        

他用麻绳提着十斤牛肉,不时用手拂过额头。


        

半响,他额头上已经沾了大片牛油。


        

“老师在居正街三十三号,门庭上挂着‘端正明心’四个大字,到了……”


        

旁边李鸿儒不时掀开马车上的帘子看向窗外,不时又念叨两句。


        

“客人,到了!”


        

李鸿儒和马车夫提示到达的声音几乎同时响起。


        

随即,他便见得李鸿儒抱着两匹绢跳下了马车。


        

“这地方也不算远,要是我们跑过来还能省五文钱呢。”


        

李旦嘟囔了一声,觉得乘坐马车的行为过于奢侈。


        

这地方离四门馆并不算远,大抵是王福畴掌控四门馆,办公需要靠近,居所也离的比较近。


        

“跑时会出汗,若是沾染到了绢上面,未免会有不雅。”


        

李鸿儒在前方解释了一句,他这才醒悟过来。


        

似是早有做预备,此时王福畴府邸的大门敞开。


        

李鸿儒捧着绢靠近时,便见一个书童模样的少年迎了过来。


        

“来人可是李鸿儒李公子?”书童问道。


        

“正是!”


        

“先生已经在府内等候多时,随我来吧!”


        

书童一席话,倒是让李鸿儒都有了几分不安。


        

虽然已经按时出发,但让王福畴等待,那也是他们这些做小辈的不懂事。


        

踏入府邸,一个数十平的院子顿时呈现于眼前。


        

诸多兰草长得茂盛,那庭院中央又栽培了两株万年松。


        

此时恰逢兰草开花,阵阵清幽传来,让人脑袋不由为之一醒。


        

这是一个四合院,按布局有厢房、书房、客厅、厨卫等场地。


        

建筑有一些年代,但布置得极为干净整齐。


        

李鸿儒捧着绢跟随前进,踏门之时还稍微扯正了一下衣襟。


        

他此时已经闻得了王福畴说话的声音。


        

伴随着王福畴的,还有两人随口搭话。


        

说话中不乏一些晦涩文字的探讨,这大抵是在交流各自修炼的心得。


        

那书童敲了敲门,随即听得里面一声郎爽的笑声。


        

“你这学生倒也守时,懂规矩!”


        

“快叫进来,让我们看看是哪位俊杰,居然对上了你的胃口!”


        

“我也想收个成器点的学生,只是这种学生太难找了。”


        

“也就福畴把持着四门馆,走了捷径。”


        

“各位休要捧杀我!”


        

此时的人声又多了两道。


        

大抵是之前王福畴和另外两人在探讨,其他人则是恭听。


        

书房的门吱呀一声被打开来。


        

能请入到书房中攀谈,这显然是极为亲密的关系。


        

李鸿儒躬身呼了一声‘老师’,随即便感觉五道目光齐齐投射在身上。


        

明庭经锤炼而出的能力极为擅长观视,他对这种目光也极为敏感。


        

这顿时让他有着如芒刺背感。


        

众人目光几乎想将他研究通透。


        

“不必拘束,过来吧,见见我这几位老朋友”王福畴高兴道。


        

李鸿儒应下一声,顿时直起身体,极为麻溜的将那两匹绢放到了一个置物处。


        

李旦看了看自己手上的牛肉,又瞅了瞅这书房的墨香。


        

他本能的感觉到了不妥。


        

正要望向李鸿儒时,王福畴已经开口。


        

“小竹,带这位小兄弟去客厅休息一会,叫厨娘将那牛肉煮了,再给我们上一壶酒过来。”


        

李鸿儒的拜师礼中没有酒,王福畴也不介意,直接呼人用上了自家的。


        

那书童应下一声,顿时牵着李旦出去。


        

“听说你又酿了几壶剑兰春,看来我们是有口福了。”


        

“妙极,我不善饮酒,但今天逢了喜事,必须将福畴兄珍藏喝完。”


        

“只是些许滋喉润肺的功效,难有多少用处,大家若是喜欢,我送你们一批种子。”


        

“福地兰花难养,我数年下来精心呵护也没弄活过,养一年死一批,哪曾像福畴兄这处院子,仿若野草一般的自由生长。”


        

……


        

众人纷纷开腔。


        

李鸿儒此时也开始注意到另外四人。


        

这四人均是长须儒面,气质不凡。


        

与王福畴身穿便装一样,四人此时也是轻装上阵。


        

“这是太常寺少卿柴令威,掌礼乐、祭祀、郊庙。”


        

太常寺掌管天下礼乐,负责皇室礼仪之时,也是乐府最高机构。


        

诸多擅长乐律者想正名,唯有前往太常寺一途。


        

音乐是李鸿儒接触甚少的一个方向。


        

他记忆中哼哼唧唧的那些音乐没什么用,在大唐压根不流行。


        

读书人知晓诗书礼乐,即便不擅长,至少也通晓。


        

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部门,也与修行有着诸多关联。


        

“这是宗正寺丞刘仁景,掌编册、教派事物。”


        

宗正寺管理皇室宗亲事务,也有管辖诸多教派的职责,这是一个看着不重要,但对一些群体非常重要的部门。


        

在刘仁景的身上,李鸿儒隐约觉察到这位的实力可能是在场诸人中最强。


        

“这是太学的博士袁学真,你现在提前打了招呼,若是以后缺课,那也不会被除名。”


        

介绍第三人时,王福畴还调侃了李鸿儒一句。


        

这让李鸿儒有些郝然。


        

若是入了太学,这位大概以后能常见了。


        

“好说好说”袁学真摸着胡子笑道。


        

“这位是国子监的司业朱元适,掌管国子学,太学,四门馆诸多事物。”


        

王福畴顺着坐向介绍最后一人。


        

这人瞧了李鸿儒许久。


        

最终摇了摇头,道了一句。


        

“原来是你这个马屁精,你这本事要得,如今都拍到福畴兄的大腿上了!”


        

他话语没有客气,仿若看到熟人一般,随口开了句玩笑。


        

李鸿儒瞧着朱元适,裂开嘴巴嘿嘿一笑。


        

他没被李淳风认出来,倒是被朱元适认了出来。


        

这位是在观星楼收录他‘镇观星楼’诗的审查官。